4.3 入室盗窃案件空间分布分析11 4.3.1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12 4.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14 4.3.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21 5. 结论与展望24 5.1 结论24 5.2 展望25 参考文
4.3 入室盗窃案件空间分布分析 11
4.3.1 基于核密度估计法 12
4.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14
4.3.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1
5. 结论与展望 24
5.1 结论 24
5.2 展望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违法犯罪行为损害国家和公民的切身利益,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发生城市犯罪的根本原因包含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较大,社会失业率増加,人与人之间冲突的社会价值观等这些因素都会诱发犯罪行为的发生。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财富的不断集中,涌现出更多新的犯罪形式与手段,其破坏性也更大[1]。面对犯罪形式与手段层出不穷的变化以及犯罪人员组织化与职业化的趋势,公安执法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于犯罪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工作,迫切需要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到警务系统中,以此优化警力部署、增强犯罪控制、提高执法效率,从而营造更加安全的城市居住环境。
目前,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日渐发展,GIS已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数据分析工具,降低了犯罪分析尤其是犯罪空间分析的难度,提高了警务人员进行犯罪分析的效率,为各警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分配和犯罪预防策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1]。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是在特定的地理时空内发生,并与周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特性,研究城市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微观环境与犯罪的相互关系对犯罪行为进行具体的时空分析,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特定区域的实时监督[2]。而盗窃案件多年以来一直位列刑事案件发案数之首,根据国家统计局近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见表1),平均占刑事案件立案数的70%左右。在各类侵财案件中,入室盗窃案因犯罪嫌疑人直接入侵居民私人空间,最易引起公众心理恐慌。入室盗窃犯罪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易诱发强奸、抢劫、杀人等暴力犯罪。当下,杭州正在开展“零发案小区”和“控案先进小区”创建活动,防控入室盗窃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居家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我市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对于建设“平安杭州”、“美丽杭州”、“法治杭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收集到的杭州市入室盗窃案的数据(2014年1月—2015年6月),结合社会统计数据,采用GIS时空分析技术认识和解读城市入室盗窃犯罪规律和特征,研究制作出关于杭州市入室盗窃案的犯罪时空热点图,通过犯罪热点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得到犯罪时空格局演变规律。本文运用GIS视角观察犯罪问题,可以揭示犯罪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研究人员和警务工作者对研究区域的犯罪地理分布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公安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
表1 2011-2015年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起)
刑事案件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伪造、变造货币,出售、购买、运输、持有、使用假币 992 899 768 2194 688
走私 1299 2083 1853 1575 1350
杀人 9200 10083 10640 11286 12015
拐卖妇女儿童 9150 16483 20735 18532 13964
强奸 29948 33417 34102 33835 33336
抢劫 86747 111187 146193 180159 202623
伤害 132242 140709 161910 163620 165097
诈骗 1049841 785306 676771 555823 484813
其他 978157 1003541 1038861 1299746 831581
盗窃 4875561 4435984 4506414 4284670 4259484
合计 7174037 6539692 6598247 6551440 600495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本文的总体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本文首先对杭州市八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的入室盗窃案件进行犯罪率和犯罪密度分析,然后按照月、周、法定节假日对入室盗窃案件进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最后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对入室盗窃案件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从而得出入室盗窃案件时空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