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股票价格关联分析(2)

发展至此,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着眼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往主要靠内生逻辑判断运行的特征正


发展至此,人民币汇率已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着眼于中国的股票市场,以往主要靠内生逻辑判断运行的特征正在转变,国际市场对其施加的影响逐步凸显。因此,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股票价格的相互影响的讨论在理论界的研究中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课题,在当代政策制定等实践层面同样值得探究。

(二)论文层次概览

本文采集了本世纪一零年至去年的上证综合指数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插入两组变量从而构建出包含四个变量的自回归(VAR)模型,通过插入新的两个影响因素来分析两主要变量的内在联系,采用更新到近期的时间序列数据资料建模并作各种检验探讨得到更为一般的结论。

笔者将本文结构分为6个部分,各个层次的重点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较为清晰地简略介绍了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与时代背景资料,阐述了历年来的政策变革历程,为后续的理论实践分析铺路。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有条理的归纳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术成果的多种研究方向、模型、检验方法和重点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推出自己的论文课题;之后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理论VAR模型的作用构造以及各种检验例如格兰杰检验脉冲函数的机理,使得后续第三四章的案例实践的陈述愈发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第三、第四部分依次是数据选取与统计性描述、实证建模与检验,详细阐明与描述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并结合上一部分的理论针对我国国情详细分析了过程及其探索结果。

最后的第五部分是结论的整合梳理并回顾论文课题的局限性,发掘未来可能的学术新思路。

二、文献综述

在近年学术文献中,大量著作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与前提下就汇率与股票价格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限定前提、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性结论,但初步框架和探索方向已然逐渐清晰。本章节即对相关课题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而后介绍有关后续实证探究将使用的计量理论模型及检验知识。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的计量理论是多变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及基于 VAR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脉冲响应以及Granger检验,并以此来探讨我国现阶段大环境下的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内在关联。VAR 模型的正常运用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因素是平稳性,如果数据不是平稳的话则要考察二者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数据处理伊始,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对于时间序列而言,其平稳性是指时间序列的均值、方差和自协方差均不取决于时间轴上的某一时刻。“伪回归”现象在现实操作实践中需要引起注意,有诸多时间序列都存在某种趋势情况,若是将不经处理的数据直接进行OLS操作,我们很容易会得到高度相关性,然而很有可能这两个序列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单位根检验对于适度避免该类错误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各种类型中运用时比较多见的有PP(Phillips-Perron)检验、DF(Dickey-Fuller test)检验法和 ADF 检验法。DF检验的最简洁形式是: ,该类模型的形式上在右边可尝试添加常数项 或者同时加入 与时间趋势项 ,变换成两种更加复杂的形式。

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的检验形式是在 DF检验方程中添加了因变量的高阶滞后项进行检验是否存在单位根,表示方式如下:

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公式中 代表变量一阶差分(本期的自然对数减去上一期的自然对数),t是时间, 为残差项, 是截距项,p是滞后阶数,ADF里的原假设是单位根存在,在 中可能还存在着截距项和趋势项。通过残差项的预估值判断最佳滞后阶p的多少,假设测试所得是拒绝 ,那么该序列某一显著水平上平稳;若结果接受 即序列不平稳,则需要继续差分,直到拒绝原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