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平台102PS分段生产设计+CAD图纸(2)

1.2.5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差距4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5 1.3.1 船舶建造市场和竞争力分析5 1.3.2 船体分段精度控制的可行性分析6 第二章 102PS分段建造方案7


1.2.5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差距 4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5

1.3.1 船舶建造市场和竞争力分析 5

1.3.2 船体分段精度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6

第二章 102PS分段建造方案 7

2.1平台主体基本概况 7

2.2  102PS分段结构 7

2.3 102PS分段生产设计 9

2.3.1 分段建造方案 9

2.3.2精度控制方案 11

第三章 生产设计图纸 13

3.1 102PS分段结构图 13

3.2 主甲板 14

3.3 横剖面图 15

3.4 纵剖视图 16

3.5 高度方向剖视图 18

3.6 节点图 19

第四章 精度控制体系 20

4.1理论基础 20

4.1.1TQC理论 20

4.1.2 排列图法 21

4.2精度管理体系因素分析 22

4.2.1人员 22

4.2.2 机 23

4.2.3 料 24

4.2.5 法 24

4.2.6环境 25

4.2.7 分段精度设计 25

第五章 精度补偿值设计 26

5.1概述 26

5.2 精度管理 26

5.3 造船误差 26

5.4 船体分段精度控制标准 27

5.5 精度控制计划 28

5.5.1 精度控制的阶段划分 28

5.5.2 精度计划的作用和编制要求 28

5.6 102PS分段补偿量设计 29

5.6.1 精度补偿量的原则 29

5.6.2 补偿量的计算 30

5.6.3 102PS分段补偿量的标准 33

结  论 36

致谢 37

参考文献 38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升式海洋平台简介

自升式海洋平台是一种装载钻井机械、动力、器材、居住设备以及若干可以升降的桩腿的石油钻采装置,因此这种平台又称为甲板升降式或桩腿式平台。平台移动时,平台降到水面,桩腿升起,平台就像没有动力的驳船,由拖轮将它拖拽到作业位置;平台作业时,将桩腿钻入海床,将平台抬离海面一定高度,开始钻井作业。自升式海洋平台的主要优点是所需要的钢材少,造价低,适用于各种海况,受天气影响较小;  缺点是桩腿长度有限,限制了平台的作业水深,最大的作业水深在120米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水深,所需的桩腿长度增加,导致桩腿的重量增加很快,同时拖拽时由于桩腿抬升的恒高,对平台的稳性和桩腿的强度都有不利的影响。

自升式海洋平台分为自航、助航和非自航三种,主要还是非自航。平台形状大致分为三种,三角形平台三根桩腿、矩形平台四根桩腿和五角星平台五根桩腿。为了减少平台在较深水域和环境恶劣的海况下受到的波流载荷,最佳的选择是单桩腿平台。欧洲北海地区使用较多的就是这种单桩腿的海洋平台。

1.1.1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1954年,国际上建造第一座移动自升式钻井平台——“滨海51号”;1955年,我国建造了第一座三腿自升式钻井平台——“天蝎号”,首次在桩腿上使用了升降系统。我国建造的第一座自升式海洋平台是“渤海1号”,于1972年由大连造船厂建造并交付使用。

   我国大多数自升式海洋平台是进口的,也有一部分是购买现有的平面图纸进行制造,到了21世纪,由于海洋开发的需要,我国开始自主设计并建造海洋平台。

截止到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可移动式钻井平台655座,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欧美附近海域和中东地区,其中自升式海洋平台397座,半潜式平台177座,钻井船91艘。

在这些海洋平台当中,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仍有9座没有报废,70年代建造的有113座,80年代建造的有242座,这20年建造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数量占目前总数的90%,是自升式海洋平台建造的黄金时间,当然现在这些平台大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海洋钻井业中占主导地位。[1]有17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于90年代,2000年以后仍建造了12座。

随着平台的设计逐渐优化,平台上工作装备性能的逐步提高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顶部驱动的开发成功和投入应用,使得海上可移动装置的钻井深度大大增加。全球所有的自升式钻并平台中,装有7620米钻深的钻机有162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