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升式平台102PS分段生产设计+CAD图纸(3)

随着陆地能源的不断消耗,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的目标开始转向水况恶劣的深水区,不断加深其作业水深,加强


随着陆地能源的不断消耗,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的目标开始转向水况恶劣的深水区,不断加深其作业水深,加强钻井能力,加大可变载荷,提高安全性能。未来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的发展趋势必定是升级改造现有的钻井装置或者建造技术性能更先进的新型海上平台。

1.1.2 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结构

自升式海洋平台由平台主体、桩腿和升降装置组成。[1]

  (一)平台主体

平台主体,又称船体,位于平台的上部,主要是提供生产和生活场所,同时在拖航时提供平台所需的浮力。平台主体的平面形状主要有三角形、矩形和五角形。平台主体通常是一个单甲板的箱体结构,平台主体有单层底结构,也有双层底结构。根据作业、生活、强度的条件,设有不同数量的横纵舱壁。由于桩腿承担了整个平台的载荷,则船体在桩腿连线方向上的结构必须设计成强承载。

(二)桩腿结构

桩腿结构主要有独立式桩腿、沉淀式桩腿和结合式桩腿。独立式桩腿是各自独立

的桩腿直接作用于海底。沉垫式桩腿则是所有桩腿下部与一个或两个整体沉垫相连,沉垫着沉海底。结合式桩腿则是沉垫与穿过的桩腿结合。每种桩腿都布置有传动装置所需要的齿块或销孔或齿条,这些零件的布置由升降系统的情况来确定。

(三)升降机构

升降装置常用的有液压式和电动齿轮齿条式。

1.2 造船生产设计

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界提出了造船生产设计,受到美国汽车和航空工业的生产模式的影响,将生产设计的概念引入造船行业,一开始是船体建造,随后舾装领域也渐渐拓展。“造船生产设计”是在施工设计中,将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和先进工艺技术和传统的船舶分段设计结合所形成的产物。我国于1978年从日本学习了“造船生产设计”的概念,先后经过研究、实验和推广,提高两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船厂已经了解了造船生产设计重要性,也明白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便是深化造船生产设计。换句话说,传统造船模式和现代造船模式的区别便是造船生产设计。随着造船生产设计的推广,现代化的造船模式开始在我国船厂慢慢实现。

1.2.1 生产设计概述

生产设计就是在设计阶段,运用“成组技术”和“统筹优化理论”,平衡并协调船体、舾装、涂装等工程在工艺阶段、作业类型和作业区域的矛盾。这个设计需要统筹考虑设计、建造工艺、管理。生产设计的图纸既要反映最终船舶的状态,同时要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详细的施工信息表达出来,换而言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可以清楚的表达在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上。通俗的讲,初步设计设计船舶建造的目标即“造什么样的船”,生产设计就是设计船舶建造的过程即“怎样造船”以及“怎样组织造船” [2] 。生产设计按内容划分为船体生产设计和舾装生产设计。

1.2.2 船体生产设计

船体生产设计负责自船体放样到加工、装配、船体总装等船体结构施工的一切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型线放样、结构放样、绘制工作图和管理表。船体生产设计内容见图2-1。船体生产设计的主要工作图表有:部件图和零件表,分段图和零件表以及船台工作图,钢材切割图等。此外还有分段重量重心计算,脚手架作业图,吊环布置等。[2]

图1-1 船体生产设计内容

1.2.3 舾装生产设计

舾装生产设计的设计内容是在设绘综合布置图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划分,将一个区域的综合部件、管路分成若干单元和现场安装的零件,包括设绘安装图、零件图、舾装件制作图、托盘管理表等,详细内容见图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