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 舾装生产设计内容 1.2.4 现代造船模式 现代造船模式是产品导向性模式。现代造船模式,是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
图1-2 舾装生产设计内容
1.2.4 现代造船模式
现代造船模式是产品导向性模式。现代造船模式,是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的造船模式。[2]
完整地理解现代造船模式,有以下几点:
1.现代造船模式是以成组技术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2.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建立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作业体系便是现代造船模式的主要标志。
3.生产作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中间产品的生产任务为导向。
4.产品作业任务分解原理是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以及相似性原理,分类成组的标准便是作业性质、区域、阶段、类型,同时需要运用生产设计对其进行规划。
1.2.5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差距
日本船厂最先提出造船生产设计的理念,其在造船生产设计上的造诣也是最高的。日本船厂通过深化生产设计,提高船舶的建造效率,形成自己独特的建造模式。日本造船模式可以概括为:船舶产品在生产设计的过程中,按区域、类型、阶段和系统进行作业分解和组合,其中分解的工程均以一种中间产品形式体现在其他生产过程中,在组织造船生产和技术准备的过程中,体现了壳、舾、涂作业的有机结合和设计、生产、管理部门间的有机结合[3]。
韩国船厂则在船舶工业的各个阶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在设计、生产管理上形成了强大的CIMS集成系统,使得每个阶段和工位的综合性大大加强,生产设计和生产管理进一步深化,造船效率进一步提高[3]。
美国造船主要是军品,美国主要将一系列以虚拟制造技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技术运用到生产设计的每一个过程中,使得船舶的设计建造实现数字化,使得造船行业进入了虚拟造船时代[3]。
我国的造船行业相较于日韩发展较慢,大多数船厂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只有外高桥,沪东中华等几个国有大型船厂发展较为全面,造船生产设计较为深入,我国造船行业在将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3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海洋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随着陆地资源枯竭、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益严峻,海洋便成为了人类的开发重心。为了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开始致力于海洋平台的开发与建造。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起步较早,在海洋平台的设计上已有一定的研究,同时这些国家的船舶生产技术和模式较为先进,对本国的海洋平台建造有较大的优势。为了使我国的船舶建造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国际海洋平台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涉及设计、工艺、管理各部门同时统筹优化全厂的生产体系,同时建立生产建造过程中的精度控制体系,分析与控制船体建造全过程的尺寸精度,以期减少现场返工修整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造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1.3.1 船舶建造市场和竞争力分析
进入21世纪,随着欧洲造船业劳动力成本较高、资源消耗较大,世界造船中心向亚洲转移。相比较日韩等国,中国造船行业拥有国内航运物流需求大、海岸线绵长、温度适宜和人力成本较低等竞争优势,但同时我国船厂普遍船舶配套率较低、设计水平较差和管理效率较低。目前我国造船业还是要落后于欧洲和日韩等国的。因此我国想要缩短造船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就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并大力推广精度造船技术。精度造船技术,其基本准则就是船体建造精度标准,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分析和控制船体建造全过程的尺寸精度,目的便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现场修整的工作量,提高船舶建造的工作效率,降低建造成本,保证船舶产品质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