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研究(3)

(1) 成本意识淡薄。由于国内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观念认知的比较晚,相应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也比较滞后,所以把工程质量和最终的盈利作为


(1) 成本意识淡薄。由于国内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观念认知的比较晚,相应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研究也比较滞后,所以把工程质量和最终的盈利作为根本目标,而忽视了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成本的有效控制。并且,节约和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的意识也比较淡薄,生产资源也是主要成本,将其合理有效利用,争取达到价值最大化利用,也是控制成本的一种方法。

(2) 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指的就是负责成本管理的工作人员分配不合理,最主要的就是责权不清。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和权力彼此对应。在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不够明确,那么管理不当,出现成本浪费时,而找不到对应的负责机构,大家互相推诿,而造成发现成本控制缺陷,却得不到解决,以至于成本漏洞得不到补全,进而造成成本激增。

(3) 对质量成本不够重视。质量成本指的就是为了达到项目要求的工程质量目标,而必须投入的资金成本。很多人不清楚工程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味的追求高质量工程,而忽略了以为要达到高质量而产生的超支成本。虽然说质量显著提高,但施工成本也翻倍增加,使得经济效益底下。反过来说,有的人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工程质量,最后造成返工或者索赔的结果,又产生返工费用,使成本增加。

(4) 忽视工期成本。现在大部分的建设合同上都对工期的提前和滞后竣工规定了相应的奖励和处罚额方法。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某个分部工程工期滞后,而造成其他分部工程或者关键线路上的工程的窝工或停工,因此就会产生的窝工费,机械台班费等。所以,工期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也很大。

(5) 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不够先进。我国大部分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的消极惯性作用下,以及企业可参考的施工成本控制经验贫乏的条件下,导致施工企业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还处于一种初级、粗简、经验型管理的水平上。没有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致使管理体系、工期、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生产资源损失浪费严重。整个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具体费用不能及时反映到管理人员,进而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偏差,最终导致施工成本失控。

本文就是基于总结出这些成本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优化,尽量使这些问题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不在出现。近几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领域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革新,在建筑施工成本控制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诞生了更完善的控制理论方法。即便如此,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国内的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研究还需加快步伐,不断提高水平。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新星综合大楼项目工程为案例,总结国内外之前在建筑施工成控制领域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已有的施工成本控制理论方法,将改进后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检验其实际可行性。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是对选题思路进行详细叙述,和目前国内外对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阐述,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简单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讨论出本文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突破口。

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的主要施工阶段和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费用成本产生机理,又从工程建设费用成本和劳动要素费用成本两方面介绍了具体的构成过程。以及分析在整个施工阶段,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并讨论研究出减小这些因素对成本影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