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视行业企业并购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3)

2.2并购动因理论 2.2.1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并购行为使整体绩效高于原有经营业绩的和。并购行为能够提高双方的经营绩效,带来隐藏


2.2 并购动因理论

2.2.1 效率理论

效率理论认为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并购行为使整体绩效高于原有经营业绩的和。并购行为能够提高双方的经营绩效,带来隐藏的社会收益。该理论能分为以下两种:差别效率理论认为经过并购活动双方公司的经营效率都能有所增加,但并购双方的效率是不一致的。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定的产业规模会促使经营效率的提高。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通过并购可以使各公司的机器设备、人力资源、科技研发、生产管理、品牌市场等资源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经营协同效应。

2.2.2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最初是在1976年由简森和梅克林提出的,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步分离,公司股东保留剩余索取权,将经营权利让渡给管理层,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理论认为管理层为了达到自身财富最大化而导致了一部分的并购行为,其原因是更大的企业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经营业绩的提升,并且管理层的报酬一般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而有所增加。

2.2.3市场势力理论

市场势力理论也叫做市场垄断理论,它认为并购行为能够增加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对市场的控制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Hymer发现规模较大的公司因为自身实力较强,不易被所处市场的各方面因素变化影响。进行横向并购能够集中不同公司的原有资源,扩大公司实力,市场竞争的对手数量和激烈程度都会减少,企业能够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取得可观利润。企业进行纵向并购能够合并部分供货商和经销商形成纵向一体化,从材料到产品到销售都能有效的进行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2.2.4企业价值低估理论

Hannah认为人们很难准确的估计公司的实际价值,因为公司的经营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不一定能反映出公司实际价值。所以公司可以关注一些市场价格被低估的目标公司,结合公司自身情况进行并购活动来取得收益。

2.2.5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是通过市场来调配资源而产生的费用,而企业内部进行调拨能够大量减少交易成本。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指出,市场交易会产生较高费用,所以企业要节省成本,可以使交易内部化来达到目的。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成本远大于内部行政调拨所需的费用时,可能会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进行并购。

2.3文献综述

2.3.1国外研究文献

2.3.2 国内研究文献

3我国影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1影视行业的特征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消费需求增长以及政策支持,影视传媒行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票房保持高速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有意识形态和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影视行业就是围绕影视作品进行的生产、发行、播映、衍生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相关产业经济的总称。在我国,影视作品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上层建筑,所以有意识形态属性。同时,影视作品的生产来源于人们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具有文化商品属性。

(2)产业规模增长快、盈利模式较单一相关新闻数据显示,2006-2016年我国电影票房收人从26.4亿元增至457.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59%;电视剧市场交易额从2006年48.5亿元增至2015年1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95%。即使在2016年电影票房增速显著放缓,我国仍是世界各国第二大电影市场、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则在首位。从盈利模式来看,我国影视产业盈利模式较为单一。现在,我国的电影业发展太依赖票房,票房收人占80%以上;电视产业发展则太依靠广告,广告收人占45%以上,而在成熟市场中,以上两个指标通常都在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