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蚂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研究所提供,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螺蛳(采自南京前湖,野生)经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蚂蟥由南京农业大学中药研究所提供,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螺蛳(采自南京前湖,野生)经过郭巧生教授鉴定为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 Heude)。
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厂)、FA 1104分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H计(青岛昱昌科技有限公司)、Alpha-15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光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5810R离心机、XHF-D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R210A溶氧测量仪(南京特安科贸科技有限公司)、FYL-YS-108L低温保存箱(北京福意电器有限公司)、KQ250B超声仪(苏州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光照培养箱。
1.2 方法
1.2.1 蚂蟥冬眠模式的制备
实验用的蚂蟥统一暂时养于透明的玻璃缸中,养殖时间为7d,期间养殖温度为25℃,溶氧量保持在5.5-7.5mg·L-1,以天然饵料螺蛳为食物常规饲养。实验前停止喂食12h,随机选取10g左右体格健壮的蚂蟥,置于480ml注水2/3体积的广口玻璃瓶中。实验初始温度为25℃,以1℃/d的速度降温至4℃[6-7]后保持稳定,处理40d记为冬眠组。
1.2.2出冬眠模式的设计
直接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直接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4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直接转移到25℃水温的玻璃瓶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控温),分别培养12h、24h、48h和7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均在取样前12h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梯度回温不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不投喂螺蛳;
梯度回温投喂组 随机选取5组(每组3条)冬眠40d蚂蟥以先前降温模式进行梯度回温,温度升高至5℃、10℃、15℃、20℃、25℃时,分别稳定12h后取样进行消化酶的测定,观察蚂蟥出眠状态,期间当到达实验设定温度时投喂螺蛳,每条蚂蟥平均投喂1颗。
将不同处理阶段的成龄蚂蟥取出,取其消化道细胞,进行实验测定。
1.2.3 样品酶液的制备
每组选取3条健壮蚂蟥放在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10min进行麻醉,取出麻醉后的蚂蟥固定在冰盘上,用解剖刀进行解剖,取出整个消化道,剔除消化道附着物,用预冷的蒸馏水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组织表面的水分,放在离心管中称重,在冰浴中进行匀浆,同时滴加预冷的蒸馏水,将原浆稀释成含量为20%的稀溶液,4℃下离心15min(转速为8000r•min-1),所得上清液即为实验所需的酶液。将分离出的酶液放置于4℃冰箱中低温保存,并于24h内测定完成。
1.2.4 样品的淀粉酶活性测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8]进行测定。在37℃的条件下,单位体积的酶量,每分钟水解淀粉生成1mg还原糖的产量为1个淀粉酶活力单位。
1.2.5 样品的脂肪酶活性测定
采用对-棕榈酸硝基苯酯(p-NPP)比色法[9]进行测定。在37℃的条件下,pH为8.2情况下,每分钟催化释放1μmol对硝基苯酚所需的酶量定义为1个脂肪酶活力单位。
1.2.6 样品的蛋白酶活性测定
采用福林-酚法[8]进行测定。在37℃和已定的pH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干酪素产生1μg酪氨酸定义为1个蛋白酶活力单位。酶液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