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新疆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6],比起其他作物,生长季水分短缺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小麦生产面临的压力很大。 小麦食品
小麦是新疆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6],比起其他作物,生长季水分短缺已成为制约小麦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小麦生产面临的压力很大。
小麦食品是新疆人们的主食[7]增加小麦生产能力对保障新疆粮食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由于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灌溉农田广阔,导致用于农业的水资源非常少[8]。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节水灌溉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农区缺乏水的问题。小麦常规灌溉方式不仅耗水量大而且水分利用率比较低,现今很多国家认可了滴灌,能提高水分的利用率[9],能够辅助解决水不够的现象。
我国干旱地区运用滴灌栽培的主要是经济作物[10]。研究滴灌主要研究在不同灌水量、次数及灌水方式对土中壤的含水量造成影响[11]。距离滴灌带越远,土壤的水分含量就越少,因为,距离的增大导致水的压力减小,这会导致水体在水平方向有不同行间的分布差异。滴灌系统下土壤水分分布的均匀性取决于滴灌带间隔,滴灌的水压和滴灌量,滴灌频率还有出水方式也会影响土壤水分分布[12]。若是增大滴灌带间隔,跟着小麦行距离的扩展水分逐步下降。不同的滴灌带横向间距直接影响滴灌设备的投入成本,且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化,而作物冠层对光,气利用效率也进而受到改变。专家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滴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指出适度的水分滴灌有利用产量的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但是过多的灌水反而不利于玉米的生长[13]。滴灌频率影响土壤水分不是由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深度以及距离滴头的距离,降低滴灌频率显著降低马铃薯的产量[14]。前人关于滴灌的研究多采用了单一的滴灌带间距配置模式,而在生产实践中滴灌小麦滴灌带配置模式各异,不同的滴灌带间距配置不仅影响着地下部分土壤水分的迁移变化,而且地上部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也存在差异[15]。除此之外,大多数相关研究都集中在不同滴灌模式对作物生长和灌溉的影响,而对不同滴灌带对作物生长差异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
在新疆滴灌模式下,小麦在整个生育期趋于半干旱。滴灌带间隔增大,造成干旱胁迫更大。水分胁迫降低作物生产能力,然而作物对水分亏缺有不同且复杂的反应,包括小麦等农作物需水量上,得出农作物本身就能部分抗旱,适当的控制它的水分,可以提高产量的同时能节水 [16]。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小麦的生产能力并非一直降低。单位面积小麦的生产量也可以通过水分亏缺实现,从而达到一定的节水目的,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后,在小麦生理上常常产生“补水”或“补偿”[17]。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条件
石河子天业节水试验站(44º35′N,80º06′E),2017年。近些年,石河子的气温状况如下: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在7~8月和1月,年中间型气温在6.6到7.1℃之间;年均匀降雨量,年蒸发量和相对湿度为:189.1到200.3 毫米,1517.5~1563.8 毫米和百分之65左右,最多日照时间出现3264.9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