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理化性质分为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的性质,其中主要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土壤酶活性、土壤酸碱度、土壤可溶性总
土壤的理化性质分为物理和化学等多个方面的性质,其中主要包括土壤的含水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容重、土壤酶活性、土壤酸碱度、土壤可溶性总盐含量、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微生物等。
由于不同植物吸水量的不同,丹参混合种植其土壤当中的水分条件对丹参生长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陈慧杰[4]的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间作体系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明显强于单作,玉米的吸水能力要强于大豆,容易抑制大豆的生长。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丹参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赵杨景,陈四保[5]等对当归药材研究发现,道地和近道地产区的当归种植土壤由于土壤酸碱度的差异,导致道地产区和非道地产区的当归药材在质量上存在差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肥力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评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指标[6]。而土壤电导率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土壤中的盐分、水分、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结构和孔隙度等参数的大小[7-8]。因此本研究测定的丹参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为测定丹参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酸碱度、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因素。
因为施肥技术、土壤管理水平的不同,以及种植年限的差异导致混合种植地极易出现施肥障碍、种植障碍等一系列土壤问题[9]。因此通过对丹参混合种植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酸碱度、土壤电导率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因素进行研究,从而为优化丹参筛选出适宜与丹参共生的植物,使丹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能够为科学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丹参材料种苗来源于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于南京市中药材研究所实验室切成3~5cm的根段种植于大棚内;决明、辣椒、紫苏、玉米种子来源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1. 2 仪器与试剂
电子天平(山海精密仪器厂)、FA1104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往复式电动震荡机、Alpha-15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谱光仪器有限公司)、HH-S型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扭力天平、电导率仪、恒温水浴振荡器、超声仪等。
碳酸钠(分析纯)、过氧化氢(分析纯)、氯化钡(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酚酞(分析纯)、氯化钾(分析纯)等。
1. 3 试验设计
丹参种苗取自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药材村,1年生,根段繁殖,挖取丹参种苗,选取直径1.0(±0.3)cm的鲜活根段,切成3.0(±0.2)cm的小段,盆栽。塑料盆直径42cm,高30cm,每盆共装土14kg,土壤与有机质体积比为4:1,分隔处理将7kg土先装入定制的塑料或尼龙网袋中,再与7kg土一并放入盆中。设置3种分隔方式:①塑料膜分隔,2种作物的根系用塑料膜完全分开,2种作物根系间无相互作用;②尼龙网分隔,用30μm孔径的尼龙网分开2种作物,根系分开生长,但根系间有化感物质及营养元素交流;③不分隔,2种作物之间没有任何介质分隔。试验采用决明/丹参、辣椒/丹参、紫苏/丹参、玉米/丹参4种混合种植方式,共计12个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同时,以单作的丹参、决明、辣椒、紫苏及玉米为对照。2016年7月12日播种紫苏、辣椒、玉米和决明,并移栽丹参,适时间苗,决明/丹参、辣椒/丹参、紫苏/丹参、玉米/丹参4种混合种植处理每盆3株丹参+3株其余植物,对照每盆种植6株,期间管理相同,于2017年2月24日采收,分析各处理丹参的土壤理化性质。设各处理编号见表1。
1. 3. 1 试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