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设计要求10 2.3 结构设计方案10 2.3.1 确定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10 2.3.2 材料选择11 2.3.3 梁板柱截面尺寸确定11 3 楼屋面荷载与配筋计算12 3.1 楼屋面荷载计算
2.2 设计要求 10
2.3 结构设计方案 10
2.3.1 确定结构类型及抗震等级 10
2.3.2 材料选择 11
2.3.3 梁板柱截面尺寸确定 11
3 楼屋面荷载与配筋计算 12
3.1 楼屋面荷载计算 12
3.1.1 房间楼面及走廊 12
3.1.2 卫生间 12
3.1.3 不上人屋面 13
3.2 楼屋面板配筋手算 13
3.2.1 楼面配筋手算过程 13
3.2.2 屋面配筋手算过程 15
3.3 楼屋面板配筋电算 17
3.3.1 楼面配筋电算过程 17
3.3.2 屋面配筋电算过程 20
4 代表性框架的设计 24
4.1 框架选取及其计算简图 24
4.2 竖向荷载计算 25
4.2.1 电算结果 25
4.2.2 手算结果 25
4.2.3 手算与电算结果对比 37
4.3 水平荷载计算 38
4.3.1 风荷载计算 38
4.3.2 地震荷载计算 38
4.4 内力组合 40
4.5 电算内力图 42
4.5.1 恒载作用 42
4.5.2 活载作用 44
4.5.3 地震作用 45
4.5.4 风荷载作用 46
4.6 手算框架梁、柱部分截面设计 47
5 整体结构的设计 51
5.1 设计参数 51
5.2 设计结果 54
5.2.1 立面规则性 54
1. 楼层侧向剪切刚度 54
2. [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刚度 55
3. 楼层侧向剪弯刚度 56
4. [楼层剪力/层间位移]刚度(强刚) 57
5.2.2 抗震分析调整 58
1. 结构周期及振型方向 58
2. 各振型的地震力(按抗规5.2.5调整前) 59
5.2.3 变形验算 60
1. 普通结构楼层位移指标统计 60
2. 普通结构楼层位移指标统计(强刚) 64
5.2.4 柱轴压比、梁弹性挠度 65
6 主楼梯设计 65
6.1 楼梯结构布置 65
6.2 梯段板设计 66
6.3 平台板设计 67
6.3 平台梁设计 67
7 基础设计 69
7.1 基础选型 69
7.2 基础结构布置 69
7.3 基础计算 69
致谢 70
参考文献 71
1 建筑方案设计
1.1 设计依据
1.1.1 相关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2010.
1.2设计的技术要求:
本工程为北京理工大学1号教学楼。批准总建筑面积约为4500m2左右,拟建5层。教室、辅助房间等部分建筑面积3000-3500m2左右,其它部分1500-2000m2左右。主要设计指标如下:
教室:在布局合理、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设大、小教室若干;办公室等辅助房间:要求根据使用需要设置管理人员办公室、教师休息室、教学设备用房等房间。
层数:5-6层;层高:首层3.60-4.20m,其余层3.00-3.60m。
结构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混凝土现浇结构。
1.3建筑方案设计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国际上流行采用“三统一”的原则,即“统一柱面、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模式设计。统一柱面可使教学楼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功能要求实行相对任意分割,不至于因建筑柱面不同而在改变使用功能上受到制约;统一层高可使楼房采光效果好,空气流通顺畅,布局安排合理,水平运输畅通无阻,有利于使用功能的相互替代;统一荷载,打破了会议室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明显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