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结构设计方案 2.3.1结构选型和抗震等级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
2.3 结构设计方案
2.3.1结构选型和抗震等级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楼盖采用现浇式结构。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2 结构布置方案
(1)平面尺寸:建筑平面为矩形,尺寸为43.2m×28.8m。
(2)柱网尺寸:纵向分为四跨,全部为7.2m的间距;横向分为六跨,全部为7.2m的间距。
2.3.3 材料选择
(1)钢材
钢筋均采用HRB400,f_y=360N/mm^2。焊条E50用于HRB钢筋连接,钢板及型钢。
(2)混凝土
混凝土的采用如下表2.2。
桩身 C80
桩承台 C30
基础垫层 C15
基础地圈梁 C30
柱 C30
梁 C30
楼层板 C30
屋顶板 C30
其它未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C30;
备注:C30混凝土f c=14.3 N/mm2, f t=1.43N/mm2
表2.2 混凝土强度等级
楼层、屋面板 15mm
梁 20mm
柱 40mm
基础连梁 20mm
基础、承台 40mm
表2.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墙体
墙体主要结构层采用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M5。
2.4 梁、板、柱截面选择
1. 框架梁:外框架梁300mm×750mm、内框架梁300mm×700mm
2. 次梁:250mm×600mm
3. 边柱:600mm×600mm
4. 中柱:600mm×600mm
5. 一层至四层楼面板厚:100mm;屋面板厚:120mm。
6.结构平面布置图详见图2.1
A_c≥N_c/(μf_c )
N_c---为考虑地震荷载组合时柱的轴力设计值,可初步估算,N_c=C×N;
C---弯矩对框架柱轴力的影响,中柱放大系数取1.1,边柱1.2;
μ---轴压比,三级抗震时轴压比不宜超过0.85,。
N=(12~14)kN/m^2*S,S为该柱承担的楼面荷载面积,近似按 1/2 柱距划分。
AC≥1.2×14×3600/(0.85×14.3)=4975mm2
AC≥1.1×14×3600/(0.85×14.3)=4561.08mm2
连续板 :h=l/40—1/45L(短跨方向);
一层至四层楼面板厚:100mm;屋面板厚:120mm。
结构平面布置图详见图2.1
图2.1 结构平面布置
3 楼屋面荷载与配筋计算
3.1 竖向恒荷载计算
3.1.1屋面恒荷载(上人屋面)
1.2mm厚高分子卷材层 0.4kN/m2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m2
120mm厚(3%找坡)膨胀珍珠岩 7×0.12=0.84kN/m2
100mm苯板保温层 0.5×0.1=0.05kN/m2
120mm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3kN/m2
15mm厚底板抹灰 17×0.015=0.23kN/m2
合计 4.92kN/m2
3.1.2 楼面恒荷载
10mm厚陶瓷面砖 20×0.01=0.2kN/m2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 26×0.1=2.6kN/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