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这样说到:“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
摘 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吴宓先生称钱钟书先生为“人中之龙”,《围城》更是被其视为“整个人类基本生存状况的写照”。也有人说“《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都优秀”,“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更被称之为“新儒林外史”。《围城》内涵充盈,耐人寻味,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强劲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握。“这种重重叠叠的‘围城’编织成一种超时空的现实,形象地渗透出严肃的社会主题的意蕴。
一、 剖析主人公方鸿渐
钱钟书先生在文中将主人公取名为方鸿渐是有来历的他在《管锥篇》中说:“‘鸿渐‘,即‘一只鸟飞来飞去没个着落’。”《易经》中也曾说,这只鸟先生在溪边,飞到石头上、陆地上、树上,最后飞到山头上,亦即亦至。鸟(象征男人)在外面飘来飘去,最后只剩下孤零一人。可伶的“鸿渐”,只是一个没找落的、没有归宿的、而且相当痛苦的“流浪汉”。总之“鸿渐”的微意便是徘徊。我们将主人公方鸿渐的所有经历简化一下,无非就是,他不断地渴求冲出“围城”,然而,冲出之后又总落入另外一个“围城”。
方鸿渐不见得是一个坏蛋或者不好的人,可以说是一个不更世事的纨绔式的人物。他虽然善良但软弱动摇,有些小聪明虚浮无能。他“不让人讨厌,可是全无用处”,他疏于学业,事业上无进取心,生活上荒唐。他也骗人,但是好像是有限度的;他听老师,不切实际,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有句话叫博闻识浅,他知道的东西太多,能侃,但是没有自己的见识;能言善道,没有自己的主意,碰到什么事优柔寡断,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来批评他。在生活面前,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怯懦,有自己所爱的人,但缺乏勇气和果断,所以他不断地失去机会。在他身上,有对封建文化和秩序的绝望,也受到古老社会和传统精神依附,可每每找到新归宿又发现这不过是一种旧的束缚。面对一座座黑暗的“围城”,他找不到突围的路。整篇小说以方鸿渐的人生遭遇来揭示命中注定的灵魂困境,方鸿渐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扮演这各种各样的角色,他既是被困的对象,又是围城的铸造者,他的喜剧性的形象和悲剧性的遭遇是所有矛盾的焦点。所以,单从方鸿渐这个人物的原型来说,他的悲剧是从社会存在的原型,因为悲剧的主人公就是悲剧的制造者。“这种人生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幻灭、欢乐与痛苦的矛盾和转移,就是‘某一类人物’的人生‘围城’模式。应该说,这是揭示人物命运之谜和启示人生之路的深邃的社会哲学命题。”
二、 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方鸿渐从登场开始就在为各种腐朽思想的安排而奔波,希望以自己的努力来为个人的生命求得自由,可是努力的结果往往转化成了对变态社会下的个性无意识的维护。因为没有坚定的思想依靠,所以他常常陷入精神困惑,而这正是方鸿渐人生悲剧的根本矛盾。
(一)学业围城
出国留学可算是方鸿渐的第一个人生驿站,也可称为“学业围城”。借着出国留学的风潮,搭上了洋轮,迈进了洋城,可他心中对文凭和博士头衔是非常鄙薄的。本以为出了国,镀了金,便不需要文凭来扶航,谁知道还是免不了国内教育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俗套。碍于父命和出资人的请求,虽没学得什么本身,但他还是得弄张假文凭蒙混过关。方鸿渐虽然出国留学,但是处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他永远逃脱不了陈腐文化的围困,个人的理想永远挣不脱社会迂腐势力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