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犹然”“犹自”的成词过程探析(2)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说般舟三昧经》:“勿调戏,勿¤慢,勿自大,勿贡高,若说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说般舟三昧经》:“勿调戏,勿¤慢,勿自大,勿贡高,若说经,当如法,了身本,犹如幻。”

《太平经》:“阳兴则阴精伏,犹如春夏其,秋冬伏,自然之式也。”

《前汉纪·武帝纪》:“建惊恐曰。死罪矣。其畏惧如此。有言于上。屏人言极切。廷见若不能言。庆为太仆从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鞭数马毕。乃举手曰六马。庆于兄弟最为轻易。然犹如此。诸孙皆孝。唯建最甚。”

《全汉文·武帝》:“阴阳之时虽异,而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阴也。”

按:这些语例中的“犹如”已不再是以前的词组,也不再是 “尚且如此”的意义,“犹”和“如”已结合成为了一个词。例一中的意思略为“如同、好像”,接近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之后的例二、例三、例四、例五和例六中的“犹如”都是“如同、好像”义。而且,它用于比喻某事的重点,即后接的词用来比喻前面的内容。从“犹如”的意义和用法的两个方面来看,它已经和词组无关,完全成词。成词时间可以从语例的写作年代来推测。文章中整理的语例,出自两汉时期,且时间较早的例一出自西汉中期的著作。结合语例的出现年代和实际使用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其完成转变的时期是在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