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语的互动关系研究(2)

一、汉字与汉语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从系统的方面来讲,全世界的文字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种是自源另一种是借源。自源文字的来源是根据当时所在的环境


   一、汉字与汉语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从系统的方面来讲,全世界的文字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种是自源另一种是借源。自源文字的来源是根据当时所在的环境,和当时的生活习惯,以形式的方式来研究出文字。借源文字是依靠现有的文字所研究出来的文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自源文字。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越早越比较慢,人们慢慢的经过最原始的时期慢慢的走向比较文明的时代,而文字的出现和作用才是文明的最重要的代表。[1]所以,我们根据历史的进程来观察,文字应该是从最早的使其就开始转向文明的,这才是比较合理的解释。一开始的发明主要发生在古埃及一代,因为那里的地域环境更利于人类研究。自源文字最早的就是古代苏美尔、埃及、希腊的克里等一些列文字。从以前留下的资料了解汉字是和这些文字同时产生的,已经有6000年的历史,一开始是在黄河区域,最后才慢慢的到长江区域。汉字也在慢慢改变从一开始的图文转变到了文字的过程;可是,汉字不等同于其他文字,有些文字从开始产生到慢慢的演变甚至到无法辨别,直到最后流失与这个世界上,只有汉字,才没有被其他替代,作为了表达意思的文字代表。汉字能够走走停停的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汉字的结构形式不断改变,就连写字用的东西都在不停的变化,一直改变到纸和笔的出现,这都是增加了汉字的使用范围和增加汉字本身的价值,慢慢的成为一个紧密的形式。

自源文字比较有特点的就是能用生活体现语言,并且相互影响的走下去。汉字由于汉语的影响越来越丰富,而汉字也是对汉语有帮助的。

二、汉字与汉语的差别

  (一)从发源和演变规律看二者的差别

   文字和语言在不同时候出现,同样,汉语和汉字的出现也相差甚远,在研究它们的历史的时候,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弄混了。据现有的材料分析,独立的汉字出现的先后我们也可以作出相应的理解:把源字和分体字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是谁依靠谁产生的。比如:可以认为“木”这个字的出现的早于“沐”“杏”“材”“林”等字。还有一些字音不相同的字也可以根据字的形体来判断哪个出现的早晚。比如:可以认为“心”形要早于“沁”形产生、“发”形先于“泼”形产生。可是,上面给出的方法是比较难辨别的。没有确切的依据来辨别谁是先产生的谁是后产生的。把用在汉字上的判断方法在用到语言上来判断, 这一方法不但理论上通不过,就是在实际操作的情况上也是容易出现错误的。

从综合的角度分析,汉字虽然借用了汉语的音和义,可是它本身的一些形体是没有改变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汉语是制约不了汉字的,还有就是它的发展和规律也是汉语干涉不了的。汉字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构型方法,汉字的形态和音义是不相同的两个个体,这一点我们要确切的明白:如果单单靠汉字的形来理解字的意思的话,我们是很难理解其整个内容的中心思想意思的;如果单一的靠语言识字分析,又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识别汉字。这一矛盾点就是汉字和汉语的语音和词汇不相同。

汉语还有一个特点。汉语的口头语是经常被使用的,语言在使用中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还有的就是各个不同的民族语言一直在相互接触,所以更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一些保持不变的地方可以描绘出来。但汉字是表达记录书面用语的,相对比较还是书面语更加稳定,视觉符号又比语言符号稳定。

   (二)从字的构意与词义的不同看二者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