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骏马》中的苦难并非人们所期待的,它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去面对的痛苦。
摘 要:张承志的大部分小说都是以草原为背景,在《黑骏马》中亦是如此。这部小说以草原上的古歌《刚嘎哈啦》为线索,以其节奏形式为基调,为我们展现了古老的草原生存状态以及草原上美丽的人性。这部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手法,表里两层结构,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以及其丰厚的思想内涵,对草原上人的生存状态及其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解释了超越痛苦的生命感悟。
关键词:黑骏马;草原文化;人物形象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 Chengzhi's Novel Black Horse
Abstract:The prairie is the background for most of Zhang Chengzhi's novel, and the same as Black Horse. Using the prairie ancient song Gang Ga Ha La as the links, with its rhythm form for fundamental key, this novel shows us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on the ancient prairie. This work contains rich artistic technique, inside two layers of structure, in a typical of the characters and its rich connotations, which explores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and what really existence in life of prairie people, explains beyond the pain of the life realizing.
Key Words: Black Horse;Prairie Culture;Characters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1
一、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叙事结构 2
二、《黑骏马》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一)在两种文化间游走的白银宝力格 3
(二)承载草原文化的索米娅 4
(三)拥有广阔胸襟的白发额吉 6
(四)继承草原传统文化的其其格 6
三、《黑骏马》中草原民族的生命意识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艺术特色
前言
《黑骏马》是著名作家张承志的成名作,是当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优秀作品,也是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这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一出版,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获得了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贞洁的肆意践踏,爱情的烟消云散,生活的苟延残喘……无疑是草原上的一种流传的悲剧。在《黑骏马》小说文本中,草原不仅仅是草原,而且是意境融合之物。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二人之间的爱情,他们真实存在的真情实际上是草原给予的,是草原文化的产物。
一、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叙事结构
在小说《黑骏马》的小说文本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时古时今,忽远忽近的一种叙述方式,将小说中要表达的正在发生的故事与过去已经发生过的故事进行迂回的展开,最终完整地将故事呈现于人们面前。[1]
根据故事中情意的需要在现实的故事情节和过去的事情之间来回穿梭着,从而以两条明朗的线索对故事的书写。一条是从白音宝力格的父亲将年幼的他送给草原上的白发额吉呈现的,另一条是从已经成年的白音宝力格回归大草原寻找当年一起长大的妹妹展开的。[2]
这两条线索都紧围绕着古歌《黑骏马》以不同的形式尽情的演绎着。成年的白音宝力格的回归,不正迎合着《黑骏马》歌词中的那样,回到大草原来寻找已经阔别多年的妹妹索米娅。他骑着从公社借来的刚嘎哈啦,走了许久的路打听了一路的消息,才到白音乌拉山那边去寻找他思念已久的妹妹。而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紧围绕着第二条线索,随着年幼的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的成长进行叙述的。从白音宝力格到初到草原白发额吉家,到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去求学,再到白音宝力格回到草原打算与索米娅结婚,却发现索米娅已经不是以前的索米娅时的愤然离去,过了几年之后再次以白音宝力格的回归,寻找自己的妹妹,到最终的离开草原,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相识——相恋——离别——寻找——失落。这也即古歌《黑骏马》充满激情而带有伤感的感情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