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治国理念并没有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老子的治国理念,突破时间的限制,领悟文化背后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鉴古以知今,以便于更好地为和谐社会
摘要:五千言的《道德经》是老子非凡哲学的结晶,其中蕴含的治国理念有不少闪光和智慧的成分,给后人以启发。从老子治国理念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以及主要内容来介绍和剖析老子的治国理念,对其加以吸收和借鉴,能发挥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子;背景与基础;治国理念;和谐社会
Lao tze Governing Philosophy
Abstract: Five thousand words of the "Tao Te Ching"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philosophy of Lao Tzu, which contains a lot of ideas and wisdom of the concept of compositi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to inspire. From th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main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rule of law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concept of Lao Tzu,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it, to play its unique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Lao tze ; Background and Foundation ; Governing Philosoph ;
Harmonious Society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一、老子治国理念的产生背景1
(一)时代背景1
(二)理论基础2
二、老子治国理念的主要内容3
(一)“以民为本”的执政之基3
(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4
(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实践6
(四)“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7
三、老子治国理念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8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8
(二)人与人的和谐9
四、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2
老子的治国理念
前言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德经》中包含了老子独到的治国智慧,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世界上也有较大的影响。借鉴和吸收老子的治国理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发,下面对此作一简单探讨。
一、老子治国理念的产生背景
(一)时代背景
曾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由此可见,老子的治国理念也必然深深植根于春秋时期,这关乎到我们对老子治国理念的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老子生活的春秋
末年,周王室的统治一步步走向衰败,奴隶制社会江河日下,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一方面,周王室统治不济,诸侯们各据一方,为争雄称霸,以强欺弱、相互兼并的混乱局面时有发生,这也正是“春秋五霸”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春秋末年,原有的“井田”制已经无法跟随生产力发展的脚步,奴隶拼命地想要逃离奴隶主的压迫,不惜发动暴乱、起义。大大小小的战争连年不断,所谓的“道义”被暴力取而代之,社会长期处于动乱之中,百姓生活在政治变化如此之快的社会中备受煎熬,困苦不堪。
在这个礼崩乐坏,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的改变、新兴地主势力的急速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当时社会上风行对人的重视,学在官府已成为过去式,私人讲学以及著书立说成为社会流行之风气。为了满足各个政治派别的需求,思想家、政治家纷纷游走列国,宣传见解各异、谋求天下太平的主张。适时出现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多种学派,他们畅所欲言,相互攻击,又彼此鉴戒,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诸子百家当中:儒家极力倡导“克己复礼”,法家所拥护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墨家所推崇的兼爱、非攻、尚贤等等,都是“有为”的体现,就是倡导统治者要有所作为。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学派,建议统治者贯彻与“有为”相对的“无为”管理原则,老子对历史上的“无为”有着更深层次的解读,“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此来表明自身的观点与立场。老子寄厚望于“无为”治国纲领,希望能教育、感化统治阶级,达到缓和社会矛盾、挽救民族的目的,从而追求国家的安稳与太平。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其重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暂时缓解现状,它反映了执政理念向合理化、人性化方向的转变和发展,是拯救乱世的一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