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渴望爱情的三毛 不同的老师造就不同的人生,三毛能从自卑中逐渐走出也源于她的绘画老师的帮助,中学辍学后的三毛不光在家认真读书,更是开
(二)渴望爱情的三毛
不同的老师造就不同的人生,三毛能从自卑中逐渐走出也源于她的绘画老师的帮助,中学辍学后的三毛不光在家认真读书,更是开始学习绘画,因此对于构图和色彩非常敏感,三毛的作品常用于白描的手法,在书中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豆蔻年华的她,更是爱的非常的强烈,三毛一心渴望毕业就结婚,但因为两人的意见不合最终分开,三毛被感情逼出了国,最终走向她的第二次流浪。生性浪漫的三毛,游历了59个国家,走遍了万水千山,真正爱情开始的地方时沙漠,一个叫荷西的男人,给了三毛一段永生难忘的爱情。翻开三毛照片,一个穿着异域风情的女子,她笔下的跨国之恋远比那些言情小说中的爱恨情仇来的更有深度,三毛是一个情感至上的女子,在她的世界里失去爱情人生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比任何人都要活的充实有意义,从婚姻走到最后的死亡,三毛一直在追求自己渴望的幸福,因此,在我看来三毛的死是没有遗憾的,她把自己的短短一生过的充实而华丽,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人生故事留在人间,在另一个国度里,她或许会更幸福。
二、走遍万水千山只为寻找生命的归宿
(一)孤独的三毛
三毛从小就性格倔强,初中时因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羞辱使年幼的三毛对此产生心理阴影而患上自闭症,与外界隔绝七年,开始在家自学读书,并拜师学艺开始绘画,21岁的三毛就开始之身异地,走遍大大小小无数个城市,辗转多个国家,开始她的流浪之旅。孤独感是三毛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她的眼神中始终留有一丝孤独的情愫,因此三毛喜欢流浪,喜欢走遍各个地方去寻找一丝安慰,如果说撒哈拉让三毛寻找到一丝的安慰,那么荷西所带给她的爱情则可以让三毛忘却孤独的存在。[2]但是生活总是不如人意,荷西的爱情没有滋润太久就离开人间了,三毛也随之失去了最爱的人,像是灵魂被掏空一般的孤独又一次涌现,三毛还是回到了孤独寂寞中去,她的孤独不仅仅源于荷西的逝世,三毛独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潇洒自由的性格特点,她一直在流浪也一直在寻找自己喜欢的人生态度,她在选择独特的同时也注定的选择了孤独。三毛的孤独是深刻的,因为她所追求的精神生活太高,而现实往往却与理想相差太远,当她的追求一旦失去存在的土壤,那么便显现出与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读者都爱欣赏她的文章,却感受不了她的孤独。
(二)一生追爱的三毛
三毛中学时期就开始早恋,可见三毛是个渴望爱情的女孩,她单纯对爱情充斥着无限向往,却在意见不合之下无奈结束的自己的初恋。真正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婚姻是三毛一生追求爱情的标志,在非洲撒哈拉,面对着空旷无垠的大沙漠,三毛不能自已的爱上这里,荷西为了三毛而选择提前来到沙漠安置一切,为三毛的到来做好准备工作,三毛爱上了这片沙漠,也为之融入这里的生活开心的做起家庭主妇。[3]三毛的爱情虽然看似平淡却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在喜欢流浪的人也渴望心灵有所归宿,再奇的女子也会为爱情而放下自己行走的脚步。三毛选择了能触手可及的爱情,度过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生活。
(三)为爱赴死的三毛
或许从三毛幼年时期的遭遇就奠定了三毛抑郁的心理,当撒哈拉给与三毛无限美好的婚姻生活让她对生活燃起希望之火时,却传来荷西的死讯,三毛的心,在随着荷西的死亡而成为一个孤寂的空岛,使三毛的精神受到了重创,改变了三毛的生活态度,她似乎已经看破红尘,想要冲破一切世俗,忘记烦恼忧虑寻找自己渴望的生活。在《敦煌记》中三毛向菩萨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可以看出三毛的出世心态,对红尘的诀别,甘愿做个出家的人来远离生活净化灵魂。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把死看做是一个幸福的归宿,证明她已经从尘世的生活中超脱出来。[4]她对人生的意义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她把自己的每一天都活的充实而又寄托,荷西的死也让她看清自己对尘世已经无所恋,与其没有灵魂的活着不如死去寻求精神上的解放,她的死是一种解放,是继续的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