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没有接触过纪录片的创作,所以此次的创作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没有固定的剧本,没有连贯的故
在此之前,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没有接触过纪录片的创作,所以此次的创作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和挑战。纪录片不同于故事片,没有固定的剧本,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但是他需要一份完整并完善的可实施性好的分镜拍摄脚本。在大三的学期作品中,我负责故事片的分镜头剧本创作,根据剧本内容,结合机器的情况,例如机器的情况、机位的安排,然后结合自己对剧本的理解以及想要达成的效果,来完成分镜剧本的工作。但纪录片却打破了这一模式,在没有剧本可循的前提下,刚开始我们是一头雾水,甚至准备在这种情况下直接进行拍摄。但我们又理智地想了一下后果,果断放弃了这一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直接去拍摄,既不可能拍摄又浪费了我们自己的时间。随后,我们立即开始了探索阶段。四人中,两人去图书馆查阅有关纪录片拍摄和剪辑的书籍,学习专业人士的意见和经验,另外两人借助网络视频,以及相关纪录片制作网站吸取经验。双管齐下的结果是我们不再是一种糊涂的状态,而是有着更加清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于是我们把有关袁氏家族的资料整理出来,然后根据小组讨论的方案写出了一份可拍摄的分镜剧本,同时,这份分镜剧本也成了我在后期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依据资料。
图1袁世凯故居大门
斯坦利·梭罗门将电影剪辑称作:“把镜头组接成段落和把段落组织成完整的影片的过程,其中包括使声带同画面相配合的过程。”[3]在之前的学习中我并没有完整的剪过一部影片,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根据兴趣爱好剪过一些小小的片段,或者是自己拍的一些小视频、照片剪辑成几分钟的小视频。所以,对于剪辑软件并不是特别熟练。况且这次的作品类型是纪录片,而我只是看过纪录片并没有亲自动手剪辑过,所以当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感觉有些吃力,担心自己的不太专业会影响到整部影片的质量以及小组成员的成绩。但小组的另一成员知道我这些想法后及时地开导我,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面对一切我们不熟悉的事物,在没有做之前不能单纯的否定自己。虽然我内心仍有种种的顾虑和担心,但这些话确实产生了某些效果,给了我一些动力。
二、剪辑过程的实况
(一)剪辑的前期准备实况
在确定拍摄主题和具体的分工后,我开始做好前期的贮备工作。在正式拍摄前期,需要大量收集有关袁世凯家族的相关资料以及晚清建筑风格的文章资料,这些都涉及到具体的拍摄方案和专业化的知识,所以必须要一一弄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一概而过。作为剪辑并不是可以省略这一阶段,相反,我必须更加认真的查阅相关资料,理清袁府的整个兴衰过程、袁氏家族的脉络关系、袁府之前的地位、势力状况和背景。同时对袁府的建筑风格和时代背景相结合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搞清楚、弄明白这些内容,我才能对整部纪录片有整体的把握。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再和小组讨论,最终制定出了一套拍摄方案和与之相配合的剪辑方案。我们的纪录片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对袁府三组院落的建筑风格和特色的介绍。袁寨古民居位于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村,是典型的晚清地主庄园式建筑。1986年公布颁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清咸丰七年,袁氏家族开始修建,历时三年才竣工,建成了一座占地270亩,楼瓦房660余间,设有住宅、学校、兵营、花园、四角炮楼守卫,三道寨河环卫,门外吊桥高悬的防御寨堡。旧居的整体布局按东、中、西来划分,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俯视整个院落是一个“富”字形状。[5]东院堂楼是袁世凯出生的地方,由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修建。前院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厢房。中院有东厢楼、西厢楼、中间是三间腰楼。袁世凯出生于腰楼,至今保存完好。中组院落亦分前、中、后三个大院。中院正面是五间腰楼,东西厢房各三间,现在景区内的中组堂楼举办有袁世凯生平展。而西组院落是由袁世凯的六弟袁世彤修建居住。大门过后的中间是戏楼,戏楼两侧有东厢房、西厢房和北大厅,皆有走廊贯通。走过戏楼是五间大厅,穿过大厅进入腰楼院,腰楼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现在的袁世凯故居景区存有堂楼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