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铁路工作者也开始逐渐重视测力轮对对于评价脱轨安全性的重要性,侯卫星等人发表的高速连续测量轮轨动态作用力的相关文章中讲解了在高速动车组系统中所使用的密度较大
1、高铁轮轨曲线通过性能国际研究现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铁路联盟(UIC)在各自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均订立了脱轨系数,以便于世界的铁路发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各国铁路都迅猛发展,欧洲、日本和美国都进行了很多的试验和研究,适当修改了国际标准的基础,制定了各自国家内适应脱轨安全系数。日本新干线曾做过很多实验,相关的结论证明,轮重减载率比脱轨系数的评价更加充分,但不管是在静态还是动态条件下,轮重减载率不能单独作为评价标准。所以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结合起来评价脱轨的安全性会更可靠。轮重减载的时间在0.01s以下时,列车不会有脱轨的危险性。
轮轨间的各个方向的力的大小用来表明车辆是否受到较大的冲击和载荷,有没有脱轨的危险性,钢轨与车轮的磨耗是否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所以各国的铁路工作者开始重视测量轮轨力的值。目前发展最好的技术是测力轮对技术,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轮轨力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检测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布置的线路的长度,是否包含曲线段,如何获取每段线路的轮轨力变化情况,传递信息的方式,最后结果的分析处理及结论。国外的很多科研组织在测力轮对研发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的铁路研究部门和相关的公司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在实际运行轨道上做的试验,以及相关的实验工作室建立的模型试验,研发了一种可以多方向测量轮轨力的技术,当轮轨间接触的地方不同时,可以即时测量该位置下轮轨力。在西方国家,英国国家铁路公司主要研究轮轴和辐板变形时轮轨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德国联邦铁路局重点研究在车轴上布置应变计方式的测力轮对。
国外在磨耗指数的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类别:Hemann磨耗指数,Matcotte Caldwell and List磨耗指数,Erkins磨耗指数。
2、 高铁轮轨曲线通过性能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注重铁路的安全运行,为了尽可能避免铁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相关的试验和分析,结合世界铁路联盟制订的标准,在我们自己的基础上研究发展制订了自己的脱轨系数标准。
国内的铁路工作者也开始逐渐重视测力轮对对于评价脱轨安全性的重要性,侯卫星等人发表的高速连续测量轮轨动态作用力的相关文章中讲解了在高速动车组系统中所使用的密度较大,不间断的高标准的测力轮对技术;任愈关于轮轨接触状态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的文章中介绍了列车运行过程中如何实时测量轮轨力的技术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说明当可以利用高频率的信号传递来评估轮轨间的载荷 [5]。
铁路工作者铁道院的常崇义在稳态滚动接触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立体的瞬间接触状态下和稳定状态下接触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列车运行状态并计算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之间接触时的受到的各个方向的力。得出的相关结论突破了卡尔可理论的范围,能更加结合实际来评估轮轨的接触点及各个方向的力 [12]。赵鑫、金学松人建立了三维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用以分析高速列车运行中的各种可能存在的接触问题,表明高速列车波磨的发展速度慢,更快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