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与股票价格关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金融市场风起云涌,外汇市场利率市场股票市场皆经历重大变故。由此,国内金融界内再次掀起探讨二者关系变化的热潮。


在近年学术文献中,大量著作在不同的限定条件与前提下就汇率与股票价格二者关系的理论基础、限定前提、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虽然未能达成一致性结论,但初步框架和探索方向已然逐渐清晰。本章节即对相关课题的代表性论文著作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而后介绍有关后续实证探究将使用的计量理论模型及检验知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股价与汇率相关关系的初步探究,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事件发生于1980年,Dornbusch和Fisher(1980)提出传统研究汇率股价关联的理论,学术界称之为流量导向模型(flow-oriented models)。三年后,Branson和Frankel(1983)提出存量导向模型(Stock-oriented models)。两大传统理论都主张二者为单向因果关系,其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经常账户,主张汇率变化影响实体经济中企业的盈利和利润,进而使该国国际贸易收支水平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发生变化,因此,最终引起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动。后者则着眼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认为若股价上升将吸引外国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促使外国投资者卖出外币来买入本币,从而导致本币升值。而后,Branson 和Henderson(1985)的资产组合方法深化了流量导向模型,作者观点认为,投资者偏好于购买收益高的金融产品,当本币升值,投资者倾向增持更多的本国资产,从而引起本币资产需求上升,最终推动股票价格上升。对于两者传递的相关深层机理,Hibiki与Koyama(2011) 认为,对于汇率引导股价的机制,利率传导是重要渠道之一。除此之外,至于股价影响汇率的影响途径,Tsai( 2012) 发表文献提出投资界的投资组合变动为其中间媒介。

至于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方面,早期文献大多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临近21世纪方出现研究新兴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动态关联的作品。其次,年度数据、月度数据、日度数据都为文献数据选取的三种维度。至于研究方式,相关文献经常采用相关分析、构建VAR模型、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变量的选取方面,对于股价,有些学者选择采用股票收盘价,另一部分则偏好股票收益率;而汇率既可以用实际汇率,也可以考虑名义汇率,甚至把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当作研究的中介量。可见,国外学者对该课题的分析探索已然成熟。总览各类文献,不同学者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

首先,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汇率与股价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对亚洲国家的研究方面,Granger,Huang, Yang等(2000)收集了日本、泰国等亚洲九个国家与地区从1986年1月3日到1997年12月14日的日度数据,使用单位根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结论:台湾、马来西亚等亚洲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汇率与股价正影响较强。对于西方国家,Daniel Stavarek(2004)探讨的是欧盟八国及美国市场上外汇与股票价格关联,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70-2003,尝试将1992年人为设定成一个分割点,最终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无论是长期或者短期二者都显示正向关系,且前阶段比后阶段反应更加明显。

同样,另有著作施加不同的国家环境与时期研究认为两个变量存在负向变动关系。例如Ajayi,Mougoue(1996)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协整检验对1985-1991年八个发达国家的逐日数据探索汇率与股价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短期内,股票价格将对本币币值产生负面效应,而无论是长期或者短期都存在汇率向股价的负向相关关系。对于中国市场而言,Wei等(2008)的文献引入汇率预期的维度概念,利用MGARCH 模型研究未预期到的外币兑人民币汇率对于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结论指出:美元与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股票价格都分别存在负相关,且具有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