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的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多数学者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研究SPS措施和技术性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其次是对提高茶叶质量方面的建议和对策,最后是对生产因素的分析


全球竞争更加猛烈,每个国家茶业发展的原因吸引着专家的目光,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一块的探究中。

1、 国外研究现状

郭国伟,黄季,杨军分析了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指出的茶叶安全标准的变化,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以及茶叶的覆盖范围主要进口国监管农药的安全标准,得出结果:进口国实施的农药(如硫丹,氰戊菊酯和氟氰菊酯)的MRL对中国茶叶出口有显着影响。结果显示,如果进口国家加强扩宽监控农药茶叶安全指标,我国的茶叶出口就会被约束。

MohanMunasinghea等人研究发现茶叶行业的能源效率,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以及职业健康危害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关键的结果是,在种植和加工阶段,低生长正常茶在劳动力使用,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效率最高。由于加热2.5g茶包所需的大量能量,使用阶段的能耗最高。由于包装茶袋所需的大量材料(如纸板),包装阶段的排放量最高。劳动密集型培养阶段劳动力使用率最高。由于劳动力使用率高,所以在种植阶段/购买茶叶时花费也最高。因此造成价格对茶叶出口的影响。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茶叶不仅作为出口贸易的商品,同时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在贸易国间的交互是具有其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内外学者对于茶叶的外贸发展有了更广泛的研究兴趣,尤其是贸易潜力这一专题。目前有两种方式测算贸易潜力,其一是传统方法,以TC、RCA、TCI的指数等测算进行分析;其二是贸易引力模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各个解释变量对研究主体是否有影响并阐述清楚原因。

彭虹(2014)认为,SPS措施对福建省茶叶出口有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SPS措施将对推动福建茶业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积极作用;同时,研究指出,政府,茶叶出口企业,行业和研究机构应建立联动机制,对SPS措施带来的影响,要积极应对,提高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 ]。

王娇玲(2014)分析表明,福建省茶叶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较低,农药含量较大,通常与茶叶包装的指标不同,质量较差,并且茶叶进口国家更讲究环保,一直在加强技术手段与农药残留的含量。因此,福建省出口的茶叶未能满足国外绿色贸易的要求,出口受到限制,导致近年来茶叶出口停滞;但是,绿色贸易是贸易发展的目标,若是福建茶叶要迎合贸易发展的走向,一定要对茶叶进行创新,以健康,环保,高质量,低投入等健康的贸易观念为基础,加强工业生产能力,持续从栽种,加工,买卖,宣传等入手进行创新[ ]。

林斐婷(2013)分析认为,福建茶叶出口商减少,国际竞争力下降,国际声誉受损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加给福建茶的出口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想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关键的是企业要如何应对;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质取胜;同时,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为公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提升茶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林成(2017)认为从在出口营销这方面,我们必须凝聚智慧,突破以往相对单一的营销模式;茶叶生产的基本要素来看,要节约成本,引进人才进行创新;在产品质量卫生方面,检查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相关政策,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提高茶叶品牌的知名度,找到其他导致福建茶叶出口竞争力不高的因素。福建省不仅要启动品牌,而且要学习更多其他茶叶公司的有效方法和经验中,才能使茶叶在出口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

叶小辉、香凤、江铃、陈百文、郑廼辉(2016)总结出要想提升福建茶叶品质与市场竞争,就要建设并优化该省茶叶品质安全策略方式,要懂得有效利用品质安全跟踪平台。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