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布局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科室的布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考虑医院工作人员的需求。
1、老年人特征研究
现今对于医院就诊流程的研究大多都是针对于一般患者,基本上没有专门对于老年人的就诊流程研究的资料,为了更好地得出研究结果,对于老年人特征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怀晓迪[2] 通过对老年人的内脏、肌肉、骨骼及脑组织的分析,证明了老年人在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衰退。老年人的感觉能力下降也会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变弱,徐晓艳[3]研究发现,中国内的22个省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发生率为 26.42%。认知障碍使得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要比年轻人慢很多,尤其对科技产生恐惧心理。同时逐渐退出这个社会,加之子女不在身边也让老年人的心理多了些惶恐孤独和落寞。
2、医疗就诊流程研究
医院就诊流程是对于流程优化研究工作的一个基础,明确了整个就诊流程,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才能挖掘出流程中的弊端,为研究寻找到有价值的突破口。
刘书文[4]和郝黎[6]经过调查,发现医院多是以医院本身为中心,科室具有集中性,并且医院内部有自己的分工,互不替代。林珊[5]和张万力[7]等人都对整个就诊流程的各环节是否有价值增值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非价值增值环节,并且通过鱼骨图总结出非价值增值环节出现的原因。
3、就诊流程问题及优化
在医院布局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于科室的布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要考虑医院工作人员的需求,还有的认为要注意空间氛围,以人为本等等。郝黎[6]提出要将有相互关系的科室安排在一起,林珊[5]等人也提出以检查中心为中心设置各科室,以减少病人来回走动的时间。她还提出将使用人数比较少的中成药窗口合并到西药窗口,原中成药窗口改为中药窗口以增加和平衡使用率。齐二石[8]也提出将就诊流程进行简化、合并与重排。赵谦[9]指出由于医院的纵向结构决定其改革是比较困难的。孙洪华[10]等人提出将挂号窗口分为各楼层科室分别挂号,并且将挂号与缴费分开,可以实现患者的分流。
在医院工作模式方面。郝黎[6]据医生一般要患者做多项检查就需要往返各个科室疲于奔波提出要减少门诊流程的中间环节。丁燕华[11]认为医院的每一个流程都要依托于上一个流程,上一流程没有结束就没有办法进入下一流程使得效率很低。林琦远[12]具有创新性的指出施行医院流程化管理,以流程为导向将会带给供需矛盾新突破。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系统改变工作模式的。袁静[13]等人提出通过HIS,医生可为就诊的患者进行复诊预约,也可以查询到患者就医信息并对其进行自动补充。Iman Almomani[14]等人提出给医生分配病人名单可以提高门诊的服务效率,除此之外,给预约的患者留下一段时间的空余,这样在他们30%会迟到的情况下也不会增加其他人的等待时间。刘书文[4]和刘胧[15]等人都认为在排队的窗口要实行单队列多窗口的模式,最能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在医院服务方面。孙洪华[10]等人及郝黎[6]提出要设置足够的导医服务。前者还提出要在候诊区增加服务设施。后者还提出要根据患者检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挂号安排。袁静[13]等人认为对于当天已预约的时间段要公示出来,未预约的等待患者就可以做其他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