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前后盈利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所有相关文献中,大部分都是在宏观层面上考察政策的实施情况,鲜少有从行业间这种中观层次或者企业间的微观层次的比较来考察政策的影


离战略提出已经有将近五年的时间,期间中国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建设进程,通过一系列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加大对外投资等方式拉动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往来,大量学者进行定性或实证研究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贸易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大部分的研究结果显示出政策积极的作用,也有小部分认为实施成本较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时间较短,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以国内为主。

1.国内研究现状

在研究方法上,多数学者运用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来得出结论。龚新蜀和马骏(2014)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了格兰杰因果检验、IRF脉冲效应函数等工具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对经济带的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呈正比,所以有必要加大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孙楚仁(2017)等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并且对强异质性产品的出口增长促进效果更加明显,肯定了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单武斌(2016)基于GTAP模型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效应的影响情况,发现“一带一路”会给参与国与非参与国造成不同的效果。部分学者引进贸易引力模型用来测算贸易潜力。孔庆峰和董虹蔚(2015)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肯定了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促进作用以及“一带一路”沿线亚欧国家之间贸易潜力巨大,并且贸易潜力能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而提升。谭秀杰、周茂荣(2015)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潜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因素。对于沿海城市和港口,刘宗义(2005)认为它们与“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战略会推动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而沿海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推进战略的延伸与实施。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文献相比于国内在“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要少很多了,关注点集中于贸易的就更屈指可数。Min He等(2016)采用RCA和TCI指数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共存,但其互补性更加明显。Enrico Fardella, Giorgio Prodi(2017)基于意大利的视角讨论“一带一路”带来的新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3.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目前的所有相关文献中,大部分都是在宏观层面上考察政策的实施情况,鲜少有从行业间这种中观层次或者企业间的微观层次的比较来考察政策的影响,而且基本研究方向都是出口的促进影响。本文则基于宁波2012-2016年五年内63家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统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下简称为丝路战略)的实施是否会促进宁波贸易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从一个新的角度入手来体现贸易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