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对于健康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深化。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状态”。这一简单的从生物学意义上对健康的


对于健康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深化。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的状态”。这一简单的从生物学意义上对健康的认识 。而后《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健康是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的状态”。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在和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范围内,在工作和职业中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1958年,著名心理学家英格里士把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健康既有生理健康也有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此种心理状态下个体能拥有生命的活力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协调一致,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概括说来,心理健康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任何状况下都可以自我调适,冷静面对问题,挖掘自我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适应社会,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定义心理健康标准:“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三、有幸福感;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生活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认为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一、拥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二、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判;三、生活理想合乎实际;四、不脱离周围显示环境;五、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并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六、能适当的发泄、控制自己的情绪;七、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八、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九、保持人格完整与和谐;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适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中国学者戴朝护曾提出心理健康的七条标准:一、客观地认识自我、悦纳自己;二、人际关系和谐;三、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四、拥有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五、人格完整、和谐;六、社会适应正常;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以上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是国外根据具体国情的总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划定方面还需根据中国的文化、习俗等具体的国情给予分析,从而制定出符合国情与民情的心理健康标准。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在当代中国,各大高校努力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研究,采用不同的形式、方法、目标来阐述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

概括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的心理方面的教育,在学校的这个教育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师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在相互尊重和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与学习。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教育展开的过程中,由于大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1.重视程度显著不够。现阶段各高校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只是把它当做一门选修课,没有足够的重视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2.师资力量不雄厚。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本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老师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专业的教师素养、专业能力、工作经验。他们大部分身兼数职,不能一心一意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