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准备在国内外现有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国际贸易中纺织品出口融资风险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其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然后通过对
本文准备在国内外现有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国际贸易中纺织品出口融资风险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其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然后通过对实证案例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最后通过上述内容,以小见大,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2017年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推动下,纺织品出口继续保持稳定。同时经过两年的下滑,纺织品出口再次恢复增长,进入稳定发展。2017年,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2930多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2860亿美元,增长0.8 %;当年12月,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260多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240多亿美元,增长2.5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图1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及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与此同时,2017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首次复苏,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大环境都有所改善。因此,我国纺织品出口也有了显著改善,这与全球宏观经济复苏和需求逐渐恢复的市场大环境密不可分。
我国的纺织企业数量虽然超过了1.5万家,但是其中有90%以上是中小企业,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中小企业对于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可谓是功不可没。然而这些企业不同于大中型企业或者上市企业,资金的周转会持续影响着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贸易融资问题会在纺织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极其的突出。
当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都会不断提高再生产能力、扩大市场份额来寻求发展,然而调查显示90%以上的企业缺乏资金。一般来说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企业在内源性资金,也就是企业自有的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会选择自给自足,外源性融资并不会成为首要选择。但是对于出口贸易来说,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回笼周期的题。在这段时间里,企业很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尴尬境地。而对于众多的纺织中小企业来说,很可能就造成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更遑论进一步发展了。甚至对有的小型纺织企业来说,在贸易的前期,甚至有可能直接出现企业的资金都无法备货的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不得不寻求外源性资金的帮助。而目前,纺织企业存在这外源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其表现为间接融资高度依赖商业银行的出口贸易融资。
二、我国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析
(一) 贸易融资风险现状
国际贸易融资其实是一个短期性的融资工具。企业可以利用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相关凭证、账款、商品等与银行达成交易,以求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获得资金融通或是信用的便利。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一般会有因为股票,客户存款,预付款以及原油,金属交易等而存在的大量现金流。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商业银行会用这些资金通过短期性的融资工具向处于国际贸易进程中的企业客户提供资金融通。从表面上说,银行可以从中获取收益,企业可以迅速得到资金流。但实际上,银行还可以借贸易融资业务来更好地加强业务风险控制并且完善信贷的结构。相比于传统信贷项目,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各行业在相关外部融资业务的首选,因为它几乎涉及了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这样一来银行的客户会更加的分散,有效避免了客户集中度过高造成风险集中的问题。同时由于国际贸易融资相对资金回收周转较快,商业银行可以更加有效地来管理融资资金,防止融资金被企业用于其他方面。另外,由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商业银行可以在即使现金流并不特别充裕的情况下也能保障业务的接单,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并且银行还能够借此特点迅速的发展客户群,为以后的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国际贸易融资将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占比越来越大,成为最重要的收入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