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2)

国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等的关联度不断提升,加上很多“僵尸企业”的融资仍并未被银行划入不良资产,传统


国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业务与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等的关联度不断提升,加上很多“僵尸企业”的融资仍并未被银行划入不良资产,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恐怕难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据有银监会最新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15123亿人民币,较上季度末增加了183亿人民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的增高,既是因为受到了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市场震荡的影响,也从侧面表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需要改进,否则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针对当今银行资产规模迅速增长、金融工具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商业银行急需改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信用风险内涵和影响因素

1.1 信用风险内涵

  何谓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即货币或商品有条件让渡的独特运动形式”,这是给出的定义。经济学领域中的信用一般指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得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在道德层面,信用是双方建立合作行为的基础,是重要的道德品德。  

信用风险是指在当事成员之间,一方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其他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借款人和贷款银行的双方关系中,借款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按合同约定还款,由此对贷款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这是普遍存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着银企间借贷行为发生的信用风险。

1.2 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经济生活中,信用风险可说是无处不在,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企业主体的意愿、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监管环境、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法律体制等,都可能影响企业信用行为。下面我们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寻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1.2.1 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宏观层面的影响要素主要有外部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外部的经济环境会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情况。经济发达时期,国民的消费水平高,企业通过销售足以获得充足资金来偿还银借款。经济不景气时,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成本高涨而销售滞缓的情况,企业缺少经营资金,导致信用风险暴发。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也会产生影响。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期,银行会降低发放贷款的准入门槛,企业融资比较容易。而在信贷紧缩时期,银行收缩贷款规模,资金流动趋紧,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信用风险上升。

   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借款主体的微观行为。缺乏道德诚信的企业可能因为还款意愿差而逃债,易发生信用风险。有的企业虽然有较高的诚信意识,但在经营过程中,因为盲目投机、决策失误,或是经营不善而入不敷出甚至破产,丧失还款能力。这些企业的微观行为都会影响其信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