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的设计(3)

通过杭州河道APP获取了西溪湿地2017年9月-2018年2月水体水质数据,如下: 表1-1近半年西溪湿地水体水质指标 Table 1-1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of Xixi Wetland in the


通过杭州河道APP获取了西溪湿地2017年9月-2018年2月水体水质数据,如下:

表1-1近半年西溪湿地水体水质指标

Table 1-1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of Xixi Wetland in the Past Six Years

月份 9 10 11 12 1 2 平均

DO(溶解氧) 4.20 5.56 5.54 10.83 11.78 6.52 7.41

氨氮(mg/l) 1.32 1.97 2.02 0.65 0.61 0.58 1.19

总磷(mg/l) 0.13 0.23 0.18 0.17 0.07 0.05 0.14

COD(mg/l) 2.87 2.54 2.64 2.28 1.89 2.37 2.43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荐湖泊(水库)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中营养状态指数权重的确定的计算方法(表1-2)

表1-2营养状态指数权重的确定

Table 1-2 Determination of Nutritional State Index Weights

参数 Chla SD COD TN TP

rij 1.000 -0.470 0.391 0.683 0.739

r2ij 1.000 0.221 0.153 0.466 0.546

Wj 0.419 0.093 0.064 0.195 0.229

可分析出西溪湿地水质总体处于中度营养化状态,并且氨氮污染尤为突出,近半年来氨氮指标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只能达到IV类标准。

西溪湿地总面积10.08km2 ,水域面积7.05km2,平均水深1.2m,流速0.03-0.07m/s。水体NH4-N=1.19mg/l ,TP=0.14mg/l。本次工程选取其中一块水塘分布密集,总面积约为15000m2的位置进行设计,如果综合效果好,可推广至整个湿地。

本设计以生态浮床为主,旨在净化西溪湿地的污染水体,修复生态环境。为生态浮床应用于湿地污染水体的修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1.3设计依据

1.3.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0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环境工程手册》

1.3.2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RISN-TG006-2009)

1.4设计原则

生态浮床主要是通过人工构建浮床,结合工程构建浮床种类、浮床设计主要目的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遵循以下原则保障浮床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6-7]:

(1)稳定性:能同时负载挺水、浮水、沉水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三种植物的生长互不妨碍。从浮床布局上来说,选择浮力大、抵抗外力强等特点的浮体结构有助于浮床长期稳定运行;从浮床运行条件来说,单个生态浮床抗击风等能力不强,可将各单位浮床通过柔性连接。

(2)耐久性:主要体现在浮床材质能保障浮床能多年经用而不会腐烂或者损坏,能重复使用。

(3)适地适种性:遵循植物地带性规律,按照本地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选择植物种。考虑到前后期的管护问题,选择抗逆性强、生命力强、更新力强、可操作性好的作为建种群。

(4)景观协调性:考虑环境等因素,选择成活率高、净化效果好的观赏性植物。运用植物的形状、颜色、花期、绿期、空间布局等特点,使得生态浮床景观与四周环境相融合,融入自然且成为自然生态的有机组成,得以给人愉悦的享受。

(5)避免引入外来种:浮床选用植物应利用湿地内土著物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6)经济性:任何工程的建设,重点考虑成本与效益问题,因此选择合适且经济的浮床材料,也是浮床设计的原则之一。

(7)便利性: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具体施工难易程度,运行、维护的便利性,选择最合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