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装配式建筑施工风险分析(3)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国内发展状况 大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在苏联工业化建筑的影响下兴起。这一时期的预制构件较单调,包括预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国内发展状况

大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在苏联工业化建筑的影响下兴起。这一时期的预制构件较单调,包括预制屋面梁、屋面板、预制柱等。大部分是在现场预制的。随着预制结构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大量的预制工厂,预制的构件类型多种多样,一般包括空心板、F型板等,随着预制构件越来越多的被采用的施工现场中,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工厂,对预制构件的加工达到一个狂热的局面。到90年代时,由于预制构件厂泛滥,各种参差不起的工厂存在的问题也越发的明显起来,许多工厂开始雇佣没有施工经验的人具体操作预制构件的成产工艺,导致了相关构件的质量的问题,对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来说极大的影响了整体的质量,曾在国外的网上报道中看到有装配式施工的桥梁由于一场小型的地震导致了整个桥梁的垮塌,装配式建筑的抗震能力也遭到质疑!从此预制混凝土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建设单位很少采用预制构件,工厂、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许多小型企业由于经济危机就此倒闭,整个装配式体系处于衰退的局面。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装配式施工中存在的许多技术难点已经得到了解决,许多预制工厂又如雨后春笋搬的冒了出来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装配化体系的完善和建筑业的发展,让装配式建筑又再一次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且由于产量大、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采用,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1.2.2国外发展状况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住房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许多欧洲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并使用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西欧国家。60年代初,这种以装配式施工为导向的住房产业化开始扩展到美国、加拿大及亚洲地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对建筑的加工以及建筑进行预制,主要包含大板建筑、箱式建筑以及砌块建筑等。

在当时,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的国家之一前苏联便非常重视预制装配式。在20世纪7O年代初期的时候前苏联就已经有4500多家预制构件厂了!也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配件化施工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2001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预制房,占美国住宅总数的7%。由于相应住宅部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也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生产当中。

日本也在大力的推广装配式施工。在1968年,日本不断进行建筑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调整,从标准化、工业化、多样化演变为集约化、信息化,形成了装配化建筑的完善过程,装配式施工开始在日本广泛使用起来。

法国对装配式施工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自1891年以来,法国一直在建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他们大多数使用预制混凝土建筑体系,并使用少量木结构和钢结构。

英国选择发展钢结构建筑,新建项目钢结构的比例达到70%,形成了一套从设计、生产到供应一体的技术体系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瑞典选择推广具有完整和发达产业链以及悠久发展历史的预制木结构建筑。它的涵盖范围广,低层、多层及高层都予以应用,已达到90%的装配化程度。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行业,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存在着手工作业多、工业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资源损耗率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都是传统粗放的现场施工所暴露的诸多缺点,目前房地产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由于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但是房价居高不下,大型企业被迫转型……这些相似的问题已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建造水平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传统的制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和人们的需求。预制装配化建筑已成为建筑生产方式改造的重要节点。预制式建筑对需求者和供应商均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就广泛采用装配化的建造方式。但是,目前中国建筑物的建设仍以现场浇筑作业为基础的,新型的建筑物中预制式建筑比例不及百分之五,与世界前沿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有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的装配工程建设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长远来看,组装形式的建筑物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未来发展地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