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武西线二级公路设计(6)

3.1.1选线原则 (1)路线设计各个阶段,应先运用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的、细致地研究,然后在多方案论证和比较的基础上,选定出最优路线方案


3.1.1选线原则

(1)路线设计各个阶段,应先运用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进行深入的、细致地研究,然后在多方案论证和比较的基础上,选定出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和舒适以及迅速的前提下,达到工程数量最小、造价较低、营运费用较省和效益好,并且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最好不要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刻意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该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用田地,注意尽量地不占用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林园(如橡胶林和茶林还有果园)等。

(4)通过名胜区、风景区、古迹地区的公路,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的照顾美观。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该对工程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对公路工程影响程度。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以及沙漠和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该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该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要穿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的范围,并采取必要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的保护,注意因道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造成的问题。

(7)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地势,尽量避免不利地带,正确的运用技术标准,从行车安全、畅通以及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着眼,对路线和地形的配合,加以研究,做好路线平、纵、横面的结合,力求平面短捷且舒顺,纵面平缓且均匀,横面稳定且经济。

(8)大中桥位应该在服从路线总方向的原则下,对路桥进行综合考虑,不要因为桥位而过多的增长路线,桥位应该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和水流稳定还有地质良好的河段上,并且注意方便群众。小桥涵位置应该服从路线走向,但是在不降低路线的技术指标情况下,也应该适当照顾小桥涵位置的合理。

3.1.2选线成果

图3.1  选线成果图

根据该地区地形条件,利用河谷定线。在路网中,沿河线占有较大的比重。综合考虑后决定选用第一个方案,原因如下:

(1)河谷线的地形较开阔,地质条件又良好,又常常有河谷阶地可利用,因次填挖方以及其他工程量较小。

(2)河谷纵坡较均匀,路线容易适应;在坡度受限的地段,可以利用直流侧谷展线。

(3)多数城镇位于河谷阶地上,公路通过阶地,可以更好地为地方服务,提高公路效益,并且有利于公路养护和管理。

结合上述三点将方案三否定掉,要跨过一座山工程量过大,造成过多的经济损失,而方案二虽然沿河谷线,但由于设计速度为60km/h,方案二的直线路段过长而不符合要求,也被否定掉,所以最后选用方案一。

3.2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3.2.1一般规定

表3.1  平曲线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设计车速(km/h) 60

平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m) 200

极限最小半径(m) 125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50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m) 路拱≤2.0%  1500

>2.0%  1900

最大纵坡(%) 6

经过验证,本设计参数均符合以上标准。

3.2.2直线

公路平面设计中直线的运用一般规定如下:

1)直线的长度不能太长,最大长度最好不大于20V(V为设计时速,设计时速60km时为1200m)。

2)同向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应该不小于设计时速的6倍(以米计),如设计时速60km时为360m。否则应该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