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意 庙会是靠着宗教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有宗教祭祀,又有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庙会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一种民俗文化盛会。 在现
一、立意
庙会是靠着宗教活动而发展起来的有宗教祭祀,又有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庙会是一种民间艺术,是一种民俗文化盛会。
在现代化越来越发展的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节日依然能够盛行。这正体现中华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的的继承。以淮阳庙会为例。这些年来,从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一个月的时间,淮阳就会迎来上百万的人口,每天将近20多万的人流量。这些人来自四面八方,中国的各个地方。
淮阳庙会已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它是祭奠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一种祭祀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庙会并渐渐保存和流传了下来。所以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来伏羲陵进香,朝拜伏羲,实际上就是人们内心对自己祖先的敬仰,这正是一种寻根文化体现。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都市化,生活在生活节奏快速的都市人民通过吸收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以淮阳庙会近年来人数是越来越多。
淮阳伏羲庙会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感非常厚重。淮阳古庙会已经是河南中原寻根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象征。淮阳伏羲庙会伴随着中原寻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风而成为了中原文化的一个响亮的牌子。在每年的庙会期间,仅二月初二第一天就有五六十万的人流量。
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欣赏价值、社会价值等都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见证地域文化,展现民俗文化,去发现各个历史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它的影响。
我们此次拍摄淮阳庙会,是2016年三月中旬去拍摄的,到拍摄完成时,一共去了五次,拍摄了大概45G的素材。也是我的大学毕业作品。分组完成的。小组商量、研讨将我们的作品名字定为《陈州心事》。
二、主题
《陈州心事》纪录了淮阳庙会的盛况。我们用陈州人、陈州事展现淮阳人民对人祖伏羲的敬仰,展现了中华人民的寻根情节。展现了中华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纪录庙会上的游客、商贩、还有民间杂耍艺人等等各式各样的人。从他们的一举一动体现他们在庙会吸收的民俗文化。最开始我们展现的是庙会上的盛大情况,在伏羲陵的冢前有一个大广场,广场上热闹非凡,有香客提着莲花宝,举着高香匆匆赶去伏羲的墓冢前进行朝拜。有小商小贩在进行叫卖,还有民间艺人做的惟妙惟肖的糖人、捏的栩栩如生的泥泥狗,还有民间高人的惊人杂耍。第一次去采景已经是庙会的中期了,但是人流量还是很大,可见淮阳庙会的影响力真的很大。
其后我们又选定了农历二月十九那天去拍摄,在农历上说二月十九为伏羲的生辰。那天我们早早的就赶来庙会现场,但是人潮已经把我们淹没了。那天主要拍敬香的香客。我们走在通往伏羲墓冢的甬道上,人们成群结队,摩肩接踵,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他们不约而同举着香朝着一个方向走去。毫不吝啬的将手中的祭祀品投入火中。拍摄这些展现了人们对人祖伏羲的崇拜,当然这就是寻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最后我们走访一位“担经挑”的民间艺人。担经挑又称担花篮,他是淮阳庙会上特有的祭祀舞。表演者为四个老太太,三个人一块表演,一个人打经板。表演者身段灵活,舞步特别轻盈。担经挑在淮阳庙会上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原始祭祀舞的保留反映了历代人民对伏羲讴歌的延续。担经挑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且对这种非物质文化继承的人越来越少,我们非常有幸结识了担经表演者叶圣芝老人。我们来到叶奶奶的住处,老奶奶人非常善良,刚走进她家就给我们洗水果吃。但她的生活环境让我们非常震惊,一位老人独居在两间简陋的房子里。当然他对民间艺术的执着也让我们震撼,她本是开封人,为了传承这门艺术和守护伏羲就孤身一人来到淮阳伏羲陵附近租住在两间破旧的屋子里。一坚持就是十几年。谈话当中她向我们唱起担经挑里的民间歌曲“女娲造人”真的有一种民间韵味。最后我们邀请叶奶奶为我们跳了一段担经挑,真的是舞步轻盈,身段灵活。展现了中国传统民艺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