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陈风》与陈地爱情观探论(2)

陈国的巫风舞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形成了陈国独特的巫风文化,浸透在陈国的方方面面。《宛丘》是一首朴实的民间情歌,也是体现陈国巫文


陈国的巫风舞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形成了陈国独特的巫风文化,浸透在陈国的方方面面。《宛丘》是一首朴实的民间情歌,也是体现陈国巫文化的诗歌。祭祀的女子在宛丘上下翩然起舞供奉神灵,爱情对于这些祭祀的女子来说遥不可及,爱慕的男子含情脉脉郁郁寡欢的不是时节的遥望,然而只能望洋兴叹,无疑是个悲情的爱情故事,使后人再次想象那个画面不由泪沾襟。

然而另一方面巫女她们特殊的社会地位注定了她们在生活上的特殊性。女巫担负着娱神的使命感,娱神是为了祈福,神能降福于民,保佑大地的子民。女巫是高高在上的“大众明星”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的谈情说爱,即便有所爱之人也要克制。她们是神灵的侍奉着,即便对她们痴情有加的男儿郎们也不敢逾越,只能遥望女子翩翩起舞,望洋兴叹。这就注定了其爱情婚姻的悲剧性,也凸显了知止则止不强求的爱情观。

(二)观念开放真自由

《诗经》中的爱情诗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甜蜜的,在字里行间里让我们感受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见证他们铮铮誓言。[1]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没有世俗功利的束缚,没有礼教和信仰的羁绊,单纯而美好的追求美好的情感,纯粹而自然。周代时期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没有太多的禁忌,没有世俗功利制约,单纯而美好的追求美好的情感,这给青年男女的恋爱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陈国的巫风舞男女青年欢聚的最好机会,陈地的“宛丘”、“东门”也成了青年男女约会缠绵的好去处。

然而“东门”则没有“宛丘”如此的感伤,以东门为题的诗歌《陈风》就占了三首:《东门之枌》、《东门之池》、《东门之杨》,由此可以看出东门是陈国百姓聚会、游玩和娱乐的场所,不少的爱情的种子也在这里发芽。人们随意的说笑嬉闹,一幅欢快自然的景象。《东门之池》这首诗歌就是表达了在艰苦劳动的条件下能和自己钟爱的姑娘在一起,有说有笑,心情自然而然变得轻松愉悦。艰苦的劳动成了温馨美好的相聚,歌声说笑中充满欢乐愉悦之情。表现出了爱情的轻松自如,相爱的美好与欢愉。

在《东门之枌》中不仅体现出所处东门的美好景致,还放映了陈国当时尚存的另外社会风俗。“谷旦”则是陈国的良辰吉日,祭祀狂欢,男女欢歌起舞,祭祀生殖神来祈求繁衍旺盛的祭祀狂欢日。“南方之原”更是出了名的祭祀狂欢的地方。采摘、歌唱、投赠也是一种美好的风俗文化,在《东门之枌》中姑娘舞姿翩翩,小伙子情歌悠扬,小伙子是她的意中人采摘了一束花椒表示情感。赠与信物与爱情里来说是多么重的的承诺,恋爱的美好是最美妙的追求。

陈国有巫风文化,巫风舞也是对神灵的一种侍奉。而陈国人多舞蹈的热爱没有止步去祈福,在他们的生活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成了他们表情达意的一种含蓄又奔放的方式。“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诗歌中说这个貌美的姑娘停下手中的活翩翩起舞,这是对心爱男子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从诗歌欢快的语调中能体会到青年男女的相识相恋的心花怒放。我爱的姑娘,能否和我对歌,听我把心儿唱。小伙子通过对歌表述自己的情感,也是通过对歌与姑娘交流拉近距离,等待姑娘对自己一颗倾慕之心有所回应,一边又深信着通过对歌能得到顾念的芳心,俩人能牵手相伴,由此能够看出陈地恋爱观念开放,环境自由。

《诗·陈风》中的男女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他们在一起的幸福和欢快之情自然的是诗篇中展现,让我们对古代自由浪漫的感情不由向往。《陈风·东门之池》就是一首炙热感人的情诗,节奏欢快流畅。不难想象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在护城河里浸麻、洗麻、漂麻,一起干活一起说笑,高兴起来把歌唱。一边劳苦的劳动,一边与自己钟爱的人倾诉衷肠,再辛苦的劳动都没有心里的甜蜜,更是营造了一幅温馨欢乐的劳作图。爱情的力量让相恋的人彼此倾慕,血液流通加速,心跳也格外的有力。爱情是人们幸福的源泉,抓住彼此内在的闪光点才是维系爱情长久的保鲜剂。《东门之池》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之句,有这种反复吟唱的方式,既表达了男子对心爱女子的赞美、爱慕,真挚深情的感情自然的流露,传递出远古时代观念开放,自由恋爱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