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的艺术追求(2)

由于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格的原因,艾青早年的诗歌创造上萦绕着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气息。但是这种忧郁和悲哀并不是消极的。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悲


由于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格的原因,艾青早年的诗歌创造上萦绕着一种忧郁和悲哀的气息。但是这种忧郁和悲哀并不是消极的。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悲哀和忧郁,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诗人的悲哀来自他对现实社会黑暗的痛恨。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光明和的向往之情。

二、艾青中期的诗歌追求:深沉与热烈

三年的监狱生活让艾青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不同于以往的忧郁和悲哀,艾青出狱后诗风开始有了变化。

艾青对诗歌艺术有四个要求:朴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盖空虚;单纯,以一个意向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集中,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明快,不含糊其辞,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和坠入云里雾中[3]。

艾青在诗歌语言方面追求朴素自然,排斥华丽空洞的辞藻,使他的作品让人在阅读时一目了然。简单易懂的措辞蕴含着诗人灵魂深处深沉的思想和热烈的感情。诗人对“土地”的关注,是诗人内心感情极度特烈的反映。深沉的感情,热烈的诉说,在艾青的作品中不乏看到他对“土地”的偏爱。“北方是悲哀的”、“失去生命的绿色”、“暗淡的灰黄”、“土色的忧郁”,因为早年学习绘画的缘故,艾青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色彩性。用“绿色”、“灰黄”和“土色”这些形容颜色的词语描述他所看到的北方土地,使人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北方的悲哀具体可感,用“载付了土地的痛苦的重压”、“枯死的林木”、“灰暗的天幕”、“惶乱的燕群”[2]描绘出北方的荒凉、贫苦,北方的荒凉也象征祖国大地饱受战火后的满目疮痍。“一片无垠的荒漠也引起我的崇敬”、“他们曾在这里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他们为保卫土地从不曾屈辱过一次。”[2]诗人由我们的祖先为了土地战斗的历史出发,揭示了许多年来人们为生存而斗争的本质。

土地是永恒的,它见证了几千年的斗争。土地具有深厚的包容力和坚强的生命力,正如同我们的人民一般,历经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依然会为了自由和解放而努力抗争。诗人对土地的同情正是他对祖国和对人民热爱的体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诗人以鸟儿自喻用“嘶哑的歌唱”,感情奔放而热烈,让人感受到诗人拳拳的赤子之心。抗战爆发以来,战火迅速席卷了华北,诗人虽出生在南方,但是当他目睹“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时,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再也无法被压抑了。诗人深沉的感情化作“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渴望“温柔的黎明”到来。以诗笔为武器,与人民同仇敌忾,毅然投入反日的战争中。“土地”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自称是农民的儿子[5],“土地”是养育艾青的地方,艾青对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战火纷飞的特殊时期,“土地”扮演的不再是养育他的那一方土地,它还象征着饱受战争摧残的祖国大地。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沉的热爱全部注入到他的“土地”情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