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笔下的动物形象是怪异的、丑陋的、令人生厌的,其内在象征意却是丰富而深刻的。卡夫卡将自己缩进动物的外壳之下,以动物的视角呈现心理世界。
摘 要: 在卡夫卡笔下的“动物世界”中,他试图通过动物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人类文明,并进行深刻反思,唤回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被遗忘和丢失的部分,发人深省。动物们多以“低贱”的形象存在着,卡夫卡有意将这些动物角色另类化,以达到设置阅读障碍的效果,将动物角色变形和陌生化。而这些“低贱”的动物或是卡夫卡本人的影子,或是他借以影射人类世界的主体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卡夫卡笔下的“低贱”动物的出现与他本人的境遇是密切相关的。表面上的动物生活给人呈现的却是人心理世界,是作者无望与希望共存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卡夫卡; 动物小说; 低贱意象;变形;陌生化
Abstract:In Kafka’s animal world,he tried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human civilization by the perspective of animals and reflected deeply to call back the forgotten and lost par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animals have been known to exist as lowly, and Kafka had deliberately turned these animal characters into a different way,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etting dyslexia, transforming animal characters and deformed animals. And these lowly animals could be Kafka's own shadow, or he could use it to insinuate the reality of the human reality, with significant meaning and profound meaning.The appearance of Kafka's lowly animal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his own situation.The animals life on the surface gives a person the mental world of mankind.It is the author's ambivalence of despair and hope.
.
Keyword:Kafka;animal novel;low and degrading;deformation;Defamiliarization
目 录
引言 1
一、 动物的“低贱”生活 1
二、 小说角色的变形与陌生化 4
三、 动物生活与心理世界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卡夫卡对动物情有独钟,他的作品中频繁的涉及到一些低贱的动物形象。诸如这样的低贱动物意象有很多,如《变形记》中由主人公变身而成的既丑陋又遭家人厌恶的甲壳虫形象,《一只杂交动物》中的猫羊形象,《豺狗和阿拉伯人》中内心极度挣扎、既想奋不顾身逃离来自于阿拉伯人的虐待又因极度害怕而不得不任其宰割的豺狗形象,以及《教堂里的“紫貂”》中安分守己却始终遭人嫌弃、经常被驱赶的“紫貂”形象等等。其中的部分动物甚至不属于人们认知中自然生存的动物,而是既有动物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又同时具有说话、思考的能力,是卡夫卡想象、创造出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的形象都是不招人待见的、惨遭冷眼的,甚至遭人憎恶、受尽欺凌的,这样的动物形象都带有灰暗的色彩,都成为卡夫卡笔下低贱的意象。很少有作家会在自己的的创作中融入这么多关于动物的因素,将动物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甚至是主人公,《一条狗的研究》、《地洞》等作品以及大量的未完稿都通过这种动物生活提出了人类的问题。由此可见,动物主题在卡夫卡的作品中显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卡夫卡的作品、生活、内心都打上了动物的烙印,因此,理解动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卡夫卡有意呈现低贱动物形象,甚至将动物角色另类化,以达到设置阅读障碍的效果,将动物角色变形和陌生化。本文以“低贱”动物为研究切入点,对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低贱”动物意象进行理解和探究,试图更深入地体会卡夫卡小说中动物意象的意义之所在及动物形象的刻画与作者本人的境遇之间的联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探究卡夫卡短篇小说中人的心理世界与动物生活的关联。
一、动物的“低贱”生活
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中是很少出现过于普通的动物形象的,他笔下的动物多具有另类的模样或特征,它们或是颇引人关注,或是遭人嫌弃,亦或是任人宰割,它们是人与动物的共同体,同时它们往往又扮演着大环境中可有可无的多余者的角色,在仿佛随时能让它们窒息的空气中卑微地活着。这些低贱动物的生活中充斥着孤独和惶恐,同时,卡夫卡创作的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对低贱动物苟延残喘的生存状态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