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时期的文化清洗对德国大学的阻碍(2)

现代德国大学办学的原则是独立自治与学术自由。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大学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来处理其与国家的关系?建立独立于政


现代德国大学办学的原则是独立自治与学术自由。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大学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体制来处理其与国家的关系?建立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学术自由?在洪堡创立柏林大学之际,就提出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为大学提供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大学相对的独立和自由,如果管理层由国家参与控制,大学就不再是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教育机构,只会沦为政治的工具。在递交给威廉三世的规划书中,洪堡就坚持主张由纯粹追求真理的教师团队管理大学,“正教授治校”的原则被确定下来。

教授会在德国大学被建立起来,全部成员都是正教授。教授会决策学校的一切事物,拥有很大的权力,从教授当中选举出校长,管理学校的事物。教授会还有聘任教授的审核权力,而不受国家的干预。从功能上划分,德国大学分为行政功能和学术功能,两者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独立运行的,行政管理服务于学术研究。首先,从大学高层来看,大学校长选自于教授会,学术评议会等重要机构也由教授组成。第二,从每个学院来看,学院的决策权归于教授,学院的院长和主任也都由教授担任,研究所的领导,课程和考试的设置与安排,都由教授全权安排。第三,对每个教授来说,他们是讲座和研究所的组织者以及管理者,掌管全部教学设备和科研经费。行政与科研都集中于教授,高素质团队管理大学,为德国大学创造了学术自由的氛围,促进了德意志科学研究的繁荣和人才的培养。

(二)纳粹时期的大学管理理念

纳粹为了掌控整个德国大学的管理,改变了大学独立自治原则,把领袖原则运用到德国大学中,校长由教育部部长亲自任命。校长成为大学领袖,教育部通过校长再任命教师,就这样建立呈金字塔般的领袖管理模式。另外大学建立大学教师协会,由全体教师参加,而该协会又受到由纳粹直接领导的民族社会主义大学教师协会的直接管理,特别是在人事方面,协会拥有很大的权利。在向校长提意见方面,大学评议会却没有实权,只有咨询权,甚至在评议会里都是纳粹分子任命的“领袖”,而没有一位教席教授,可见纳粹分子对大学教授是多么的不信任。有一位文化部部长汉斯,对教授们说过:“从现在起,对你们来说,不是要判断某件事情是否真实,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民族社会主义精神。”[]德国大学中的关键职位,都被安插上对教育毫无经验的纳粹分子,譬如柏林大学的校长,在纳粹时期就由一名兽医担任,课程的开设由他全权决定,共有八十六门关于兽医的课程被安排给学生。哥廷根大学的校长诺伊曼,也是纳粹的忠实追随者。在学生中,也采用领袖原则,设立学生联盟,从学生中选出一名学生领袖,拥有与教师领袖平等的权利,甚至还有权力限制教师。纳粹上台时,在一份拥护希特勒的声明书上,300位教授签名表明支持的态度;到1933年底,出台了一份关于追随民族社会主义与纳粹的声明书,有700位德国大学的教授纷纷签名表示拥护,大学完全掌握于纳粹手中。

文化清洗之后,德国大学完全沦为纳粹的政治附庸,为纳粹帝国服务,成为其精神的宣传地,科技的提供者,暴行的掩盖者。

二、纳粹时期的德国大学人才大量流失

(一)前纳粹时期德国大学的人才观念与措施

在德国大学的教育理念中,他们认为只有聘请到在德意志各个领域处于一流地位的大师来担任教授,才能提高德意志整个高等教育水平。例如,柏林大学高薪聘请一流学者,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被聘请为柏林大学的第一位哲学教授和第一任校长,黑格尔、萨维尼、利奥波德·克罗内尔等一大批顶尖人才被聘请到柏林大学,“从此再没有一位德国的教育大臣或部长可以拿出一张更值得自豪的聘任表。”[]哥廷根大学蜕变成当时的“全欧洲的文明”,得益于当时聘请了法学大师皮特、医学教授赛格纳、哲学教授霍尔曼、数学家高斯等一批一流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