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无意间提到了“手机”这个词,结合看过的经典电影,我们便创作出了《手机》这个微电影的剧本。这个剧本从内容上看更接近于《
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无意间提到了“手机”这个词,结合看过的经典电影,我们便创作出了《手机》这个微电影的剧本。这个剧本从内容上看更接近于《爱情呼叫转移》,讲的是由一部魔幻手机而引发的故事,但不同的是主题思想。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以手机为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而这些影视剧在市场的反映褒贬不一,主题千差万别,摄影技术也是参差不齐。例如冯小刚的《手机》,摄影技巧用的并不多,甚至整部片子的画面看起来非常质朴。但看完冯导的电影,我们发现,他的“手机”代表着隐私与谎言,同时冯导也借手机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不代表人性的进步[1]。这部电影于2003年上映,当时的手机功能远不如现在强大,这也注定着这部电影与我们所创作的微电影在主题思想上的差别。
(二)主题思想
本片抓住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机”这一物品,并赋予手机一种特殊功能——预测未来。通过魔幻手机吸引主人公,最后这部魔幻手机又被女主“骗走”来表达人性中的贪欲,并不断地循环和发展。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物质世界中而慢慢迷失自我。微电影中手机有预测未来的功能,这个功能的设置第一能够吸引男主沉迷于其中,第二也暗示着当代人们对手机的沉迷。正是因为这个功能,它不仅吸引了小梁,更是吸引了小梁的女朋友。小梁女友为了得到手机,设置了一些诡计骗过小梁,让小梁还回手机,自己再拿走手机,在这里手机象征着物质。同时也揭示了本片的大主题,对物质的贪恋,人性的贪婪。拿手机、放手机这个动作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不是同一个人,这象征着贪婪的循环和发展,也代表着人人都有贪婪的一面。
三、微电影《手机》的镜头语言与实际拍摄
(一)光线与色彩
著名摄影师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说“有光即可摄影”,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光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2]。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多用自然光,调节感光度和白平衡之后,整个画面的色彩偏亮。有人说,这部微电影的主题比较沉重,揭示的是人性的贪婪,全片的色彩应该以暗色调为主。[3]我想用亮色调来反衬人性的黑暗,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更加突出我们的主题思想,给观众印象深刻的感觉。开头一个陌生人将手机与纸条放置于长凳上,这里用了自然光、顺光,且光线较硬,甚至有些过曝,但我们的过曝又不像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用过曝来展现米兰是午后阳光[4]。我们的过曝非常刺眼,以至于纸条上写的“不要碰它”四个字都很难以看清。这样拍摄与后面纸条被风吹走,男主小梁捡到手机时没有看到纸条相映衬,同时也为后面的剧情发展埋下伏笔,刺眼则暗示了这部手机在未来带给男女主人公的“灾难”以及对人们的诱惑。
影片结尾,再次出现了手机的镜头,这次手机的光不再硬朗,更没有过曝,而是正常的颜色,我们能够看得清手机。此时是女主角骗了男主之后自己将手机拿走,反映了人性的贪婪,是人性中的黑暗面。全片大部分镜头都是顺光或侧光拍摄,只有一处是逆光拍摄,那就是男主预测部分,被淋水那段,这段逆光拍摄只单纯地为了造型。拍摄时我也试过顺光拍,但是效果都不如逆光好,逆光可以看到水花从伞上流下,更能够表现出我们所要的效果。男主和女主吵完架后,男主差点将手机摔了的镜头色调偏暗,这种色调更能够表现出男主此时郁闷烦躁的心情。之后男主回忆两人之前的点点滴滴的镜头色调有些哥特风,偏暗沉,这样用第一与其他画面区别开来,证明这些镜头是回忆中的画面;第二也能够衬托出男主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