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在遇到难题时会选择网络搜素方式寻求帮助,而低门槛+超链技术+媒介大融合使得网络信息数量十分繁杂,为了找到一条信息
第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在遇到难题时会选择网络搜素方式寻求帮助,而低门槛+超链技术+媒介大融合使得网络信息数量十分繁杂,为了找到一条信息,用户需要浏览成百上千条内容,十分耗时耗力。同时,互联网能解决的问题多数都来自于常见领域,但是对少部分需要前沿领域知识的用户而言,免费知识已不能满足其需求。“知识变现”模式却给了这一部分用户与精英、专家接触的机会,通过变现平台能够快速有效的帮助其获得专业知识,要知道,如果没有“知识变现”模式,想要实现与专家沟通交流,需要的成本要高得多,可见,“知识变现”实现了双赢。
第三章 “知识变现”的理论基础
3.1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属于社会学范畴,20世纪5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以乔治、霍曼斯为代表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交换行为,交换本身是一种公平行为,任何人想获取报酬必定要有相应付出,而报酬可以是金钱、情感等任何当事人感兴趣的或者需要的东西,因此,社会互动是基于双方的互补性需求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知识变现”是一种社会互动形式,在社会学角度来说,也应是一种公平交换行为。
3.2个体知识共享动机理论
知识共享动机理论属于心理学范畴,内容所有人出于自己的缘由,将知识分享给他人的这种交流形式,实现了知识的流转,而这一流转受到知识传授者与知识接收人双方心理活动的影响。首先,在态度上,需要传授人考虑自身利益,愿意将自有知识分享给第三方。同时,受授人亦要考虑知识价值,愿意等价交换获取。其次,在动机上考虑,传受双方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需求,判断是否进行知识流转,传授方出于对知识的分享意愿,受授方出于完善自我,对知识产生兴趣,追寻高价值知识。“知识变现”是特殊的共享行为,在心理学上分析,受到双方动机支配,这也是“变现”得以实现的核心要素,“变现”需要知识接受方对知识价值予以注意肯定,并对其产生兴趣,这便需要提升知识本身质量,重点还在于知识所有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