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次口径弹发展现状(3)

我国的军工体系师承前苏联,陆军武器体系也不例外。1969年,在珍宝岛冲突中我国缴获了一辆当时前苏联最先进的T62型主战坦克。在后来我国军工人员对


我国的军工体系师承前苏联,陆军武器体系也不例外。1969年,在珍宝岛冲突中我国缴获了一辆当时前苏联最先进的T62型主战坦克。在后来我国军工人员对T62型主战坦克研究的过程中,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第一次接触到了滑膛坦克炮、杆式穿甲弹等先进技术。不久之后我国就开始了对滑膛炮、杆式穿甲弹的研发。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我国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了一系列西方先进的军工技术,其中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英国L7系列105mm线膛炮及配用弹药的技术。经过引进、消化L7系列105mm线膛坦克炮的生产技术及弹药技术,我国又相继研发了一系列自用、外贸型的105mm杆式穿甲弹。在我国立项研发第三代主战坦克后,我国也开始了对与三代主战坦克配套的125mm坦克炮、弹药的研制工作。目前我国的125mm杆式穿甲弹已可以对世界上其他先进主战坦克造成有效杀伤。但目前我国依旧使用高强度铝合金作为弹托材料,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12]。

目前世界各国对次口径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次口径穿甲弹的研究,还没有使用次口径技术的改进对线膛炮用杀伤榴弹等普通弹药进行改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