δCuZn57/40.3006~0.3018体心立方 εCuZn37/40.274~0.276密集立方 η————0.2172~0.2659密集立方 a相为锌在铜中的固态溶入的晶体。,450℃时,锌能够大量的固溶进铜合
δ CuZn5 7/4 0.3006~0.3018 体心立方
ε CuZn3 7/4 0.274~0.276 密集立方
η —— —— 0.2172~0.2659 密集立方
a相为锌在铜中的固态溶入的晶体。,450℃时,锌能够大量的固溶进铜合金,最多可以达到39%的固溶度,在450℃时锌的固溶度都是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在这温度以上时随温度升高同样还是不断降低,在903℃时最大固溶度降至32.5%左右。在平衡状态下,含Zn为34%以下的二元黄铜应为单一的a相组织,但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现在采用了半连续铸造工艺后,不平衡冷却使含锌量31%-32%的铸态黄铜仍会出现少量的β相。至于锌含量为38%的H62黄铜。其β相在任何状态下都能见到,故属a+β双相黄铜。a相的特征是不易受侵蚀,在显微镜下通常呈亮白色,经形变退火后与加工铜相似,但随着锌含量的增加会出现更多的退火孪晶带。
β相的黄铜固态溶体是体心立方晶格的结构,也是以电子化合物Cu Zn为基础的。β相的黄铜比较容易变色,可能变成黄色或者褐色,主要是由于,合金中锌的含量有点高,比较容易受到腐蚀,腐蚀后留下的颜色较深。在单一的β相黄铜中可以看到其平直的晶界及多边形的晶粒,再结晶退火后无李晶出现。在a+β两相黄铜中。其中a相占了合金大比例成分的一种黄铜,很难观察到它的铸造晶界和黄铜表面的晶粒的形貌,是因为其中有了包晶反应和a相从β相中的缓慢析出过程,但是通过偏光或者暗场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存在于高温下,但在室温的情况下已经分解的β的晶粒形状,而a相在β相中析出时首先在β相晶界大量出现。
两相黄铜中的a相即依此固溶度的从β晶粒中的改变而析出。a相大多都是细针形状或者长形的卵状是因为黄铜中锌的含量较高,而且两相的冷却速度越快,a相从β相析出时呈片状或针状析出形态愈显著。具有高塑性的高温β相缓冷至450-468℃以下时将发生无序的β相向有序的β相转变,有序的'β相明显变脆。
γ相是以电子化合物Cu5Zn8为基的固溶体,性脆而硬,不适于压力加工,所以在加工含有γ相的铜合金中,应该主动避开有γ相区的区域进行加工。因为γ相不容易受到腐蚀,所以在没有被腐蚀的磨片上就能显现蓝灰色的颗粒状或星花形状的含有γ相的铜合金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