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国内外研究现状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纳税筹划等问题才得到了研究,通过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学习以及国内科研力度的逐渐加强


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起步早,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且在纳税筹划研究投入了相对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相对国内研究较为完善,纳税筹划体系有很多方面可供国内借鉴。

在十九世纪中期,纳税筹划作为一项服务措施在意大利就存在了。至1935年,“纳税局长诉温斯特大案”一案出现了,汤姆林爵士做出了相关的声明“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得到利益,不能强迫缴税。”可以说,至此,纳税筹划这一概念产生并且开始发展,纳税筹划从此拉开了序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到企业缴纳的税费,这样的想法在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研究中去了。比如:Dhaliwal&Wartg(1992)通过对于相关企业的数据研究,总结不同时间下的费用变化,得出相应的结果。Harris(1993)的研究则跨越了国家的界限,进一步对不同国家的会计政策选择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由此将会计政策的选择增加了纳税筹划这一研究中。印度税务专家Yasaswy(2011)在其研究中认为,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是在符合各国的法律基础的前提上,是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不改变经济实质的前提下,改变涉税的金额,同时注意符合条件的优惠政策,尽可能少的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

根据现有资料而言,能够借鉴的实例并不多,要求全面具体的实际案例研究,那就更少了。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建国初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相关研究,直到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改革的开展以及会计准则的颁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纳税筹划等问题才得到了研究,通过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学习以及国内科研力度的逐渐加强,才形成了自己的相关体系知识,本文就相关资料进行了规整与总结。

王慧(2010)在研究中分析除了会计政策可以分为强制性和可选择性,在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下,从存活、固定资产、收入等方面,运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减少税费支出。

陈怡(2011)重点在费用摊销方面阐述了相关注意点:第一,要对发生的费用即时处理,这样才可以减少当期的相关税费;第二,通过尽可能地选择较短的摊销年限来降低或是递延纳税;第三对于入账有上限的费用,尽可能处理到最上限的金额,这样也可以达到降低税费的作用。

莫显君(2010)了解了新税法的相关要求后,提出了,企业想要很好地进行纳税筹划,前提是必须要熟悉相关的税法规定,在按照规定尽可能多的减少纳税金额。

刘燕燕(2011)先阐述了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补充了一些理论部分的空缺,然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规范建议。

根据上述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和国外研究相类似的状况是,在理论知识和广义上的方法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文章论述,但是具体的实例分析部分还是有所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