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阐释 1.三种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 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阐释
1.三种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
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2]第一形态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科学发展欠缺时期,普通大众更多地崇拜社会领袖、神化现实生活中的人,从而对其产生依赖。第二种形态基于一定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寻求独立性。这一形态下,生产力的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特别是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使生产力快速提高而更大程度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开始谋求人的独立发展。第三形态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主义社会,人类开始追求个体个性发展,劳动已不再成为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而是成为实际体现个体人生价值的一种形式。社会发展的三种形态,为人的发展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从而影响个体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
2.人的本质理论
对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刻探索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与萌芽阶段。对人的本质理论的剖析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并且在其影响下,开始对整个旧欧洲哲学进行反思,促使形成人的本质理论的雏形。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3]第二阶段,成熟阶段。在受旧哲学体系影响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其一定的合理性,又突破了旧哲学体系的框架,逐步走向成熟。指出“必须消灭私有制,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第三阶段,优化与完满阶段。立足理论构建与实践导向相结合去挖掘人的本质的潜在性,确定了人的本质理论。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
(二)中国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发展
1.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基于本国国情,又坚定主义的理想信念绝不动摇。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文化成分的批判性继承相结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有:其一,德、智、体多方面发展。对于个体而言,突出德育,这方面继承了我国传统德治人的伦理精神,并强调多方面发展,突出个体的综合素质。其二,彰显“又红又专”的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崇高而坚定的政治信仰与专业素质。 “红”代表着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专”则强调个人应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必须将“红”与“专”相结合,“只红不专是不符合的。”[6]这些彰显了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拓展,主要体现在培育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四有”新人。在其看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使广大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7]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看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8]社会发展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追求全面发展提供经济、文化环境,同时人的全面发展,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添砖加瓦。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阐述在借鉴前者经验的基础上,将其与科学发展观紧密融合在一起。在其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的全面发展,需要考虑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全面发展不仅是促进个体各方面的完满,而且更加需要锻造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