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振动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2)

将负片作为结晶器振动的一部分被迅速应用于连续铸造技术。虽然Saucedo最近重申可以在没有负片带条件下进行铸造,但大多数操作员认为,一些负片带有


将负片作为结晶器振动的一部分被迅速应用于连续铸造技术。虽然Saucedo最近重申可以在没有负片带条件下进行铸造,但大多数操作员认为,一些负片带有利于长期的商业连续铸造钢。

另一个意义上的变化是切换到正弦振荡模式。显然,第一次使用正弦振荡发生在1959年Novo Lipetsk的两台俄罗斯板坯铸机上安装[1][11]。此后不久,正弦模式的使用扩大了; 但是,也有例外。多年来,由美国钢铁公司设计的板坯铸造机采用了2:1结晶器的提案(带负片)[12][13]。然而,精确加工的改良抛物面轮廓凸轮的维护产生的议案被证明比表面质量的可测量的利益更昂贵。最终,2:1的运动被放弃来支持正弦振荡。目前,正弦运动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的标准振动模式。这个设计相对简单,并且具有较低的惯性矩和较小的冲击力(加速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率)。如果冲击力过高,则可能会出现与运动部件和轴承的振动,噪音和磨损有关的问题。

然而,非正弦振荡近年来得到了新的关注。例如,NKK福山NO.5高速板坯连铸机采用了大致1:2模式(即模具以1/3周期向下移动并在2/3周期向上移动)[14]。其目的是在铸造速度高达2.5米/分钟的条件下防止出现粘接式的裂口。同样,在法国Sollac Florange的平板连铸机上评估了类似于1:2模式的三角形振荡模式[15]。通过液压驱动振荡实现了轮廓:铸造速度大约为1.4米/分钟。据称,非正弦波模式可以改善表面下的清洁度。随着复杂的液压摆动的出现,可能会引入各种各样的型材。

结晶器振动的冶金效应

连续铸造表面不会因轧制而变形的独特特征是存在横向于铸造方向定向的远离且近似规则间隔的圆周槽。在自由浇注料流和油润滑(不含防霉粉末)的产品上,槽可以相对波动。相比之下,使用浸入式管道和结晶器粉末进行浇注会产生更直的沟槽和更一致的间距。从间距看,通常至少有一个凹槽对应于结晶器振荡的每个循环。因此,当涉及凹槽时发生短期振动。

然而,并非直接由结晶器振动引起的额外的横向凹槽可以叠加在振动标记图案上。这些凹槽通常较浅,更适当地被称为波纹痕迹或弯月面标记。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区分振荡标记和波纹标记。在使用固定结晶器铸造的铸件上(或者当结晶器振动意外关闭时)也会发现波纹痕迹[17]。通常的解释是波纹是铸造期间弯月面液面扰动引起的结果。铸造中的钢的碳含量也可能会影响标记的严重程度。

由于钢绞线的铸造表面通过容纳和/或驱动辊的作用而变形,所以振动痕迹(和波纹痕迹)在未与辊接触的面上更清晰。然而,铸造表面的性质通常在从结晶器中取出的分离壳体的未失真部分上更准确地显示出来。通常几乎没有结垢和滚动变形。

振荡标记间隔

振荡标记的间隔(或间距)由下式给出:

D_om=V_C/ƒ

                                (7)

换句话说,标记间距等于铸模振动的一个周期中铸坯行进的距离,与普遍的误解相反,行程并不涉及确定振荡标记间距。

等式(7)的简单关系的例外在以下条件下发生:

结晶器中的液位变化很快—即使在不变的铸造速度和频率的条件下,随着液位升高和降低以及液位下降,振荡标记间距也会增加。与自动控制相比,手动液位控制的间距变化可能性更大。

例如,Howe和Stewart[18]表明在自由流铸坯的情况下。另一方面,相同的摆动条件,但是浸入管和助熔剂浇注导致预测的间距。然而,即使使用霉菌粉末,Cramb和Mannion[18]也得出结论:结晶器中湍流引起的波浪作用可能会导致在线性距离上出现比方程预测更多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