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结晶器振动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4)

在一个相对简单的弯曲结晶器钢坯铸造操作中,如果不包含密封和/或弯曲辊,结晶器摩擦可能是钢绞线上唯一的阻力。例如,一个27英寸的效果结晶器长度


在一个相对简单的弯曲结晶器钢坯铸造操作中,如果不包含密封和/或弯曲辊,结晶器摩擦可能是钢绞线上唯一的阻力。例如,一个27英寸的效果结晶器长度和典型锥度,结晶器摩擦力可高达100磅/英寸的半月板周长。因此,当铸造5平方英尺的钢绞线,这种力的水平可暂时提升约1吨(忽略惯性效应)。然而,5平方英尺的钢绞线(热)重约83磅/英尺,而40英尺长的钢绞线重约3300磅。因此,可以想象的是,结晶器摩擦力可以在不中断冲程期间提升绞线。由于其反转特性,结晶器的力量可能会导致驱动系统出现间隙。在未包裹的钢坯铸造中,驱动辊通常阻止钢绞线的重量,即驱动电机以稍微发电的模式运行。

此外,在钢绞线的跳动方面,钢种和铸型振动频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关系。通过油润滑,结晶器摩擦已被发现高达0.4%的碳峰值[17]。因此,在那个碳水平标准上,跳跃也可能更糟。降低频率可能会减轻跳动,但如果这会导致振荡标记间距过大,则应寻求其他解决方案。

振荡参数的选择

振荡参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操作或质量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目标可能会降低方坯铸造的破裂倾向。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会消除板坯连铸中的横向开裂问题。在这两种情况下,优化结晶器振动的方法可能不同。

Hoesch Stahl AG[26]采用的方法是在整个铸造速度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且较短的负片时

间。这是通过使用与铸造速度关系相反的频率来完成的。换句话说,随着铸造速度的增加,频率降低。这种方法要求的益处在于,在整个浇铸速度范围内保持模具粉末消耗更有利,因为正面剥皮时间随着浇铸速度而增加。这个过程声称的好处是,在整个浇铸速度范围内保持结晶器粉末消耗更有利,因为正条纹时间随着浇铸速度而增加。(早些时候的研究表明,模粉的消耗量比〖PS〗_t更接近〖NS〗_t[27]。)

在选择合适的振荡参数时可用的一些选项如图6所示。频率与铸造速度的关系对比图仅适用于恒定的行程6毫米,这是一个普及的行程长度,并显示了6个〖NS〗_t图。包括〖NS〗_t=0的频率/速度比例,其中 ƒ=53.1V_c(V_c是米/分钟)一致并且对应于大约18.8mm(0.75英寸)的振荡标记间隔。在这条线以下,负片的条件不存在。假设要避免在该区域中出现频率和铸造速度的组合。

一个比较常见的程序是将频率关联到拉伸速度。图1中标记为A的曲线是针对这种关系并且被定义为:ƒ=78.7V_c(V_c是米/分钟)。程序A的优点是振荡标记之间的间隔在整个铸造速度范围内保持恒定在大约0.5英寸。这种选择的缺点是,当铸造速度降低到低值时,〖NS〗_t增加,可能会产生深度振荡痕迹。

图1 6毫米行程的频率 - 速度关系示例。

第二个选择,标记为B,根据线性方程增加频率。程序B相比程序A的优点是在较低的拉伸速度下能避免一些较长的〖NS〗_t值。

第三个选择C,能简单地将频率保持恒定,例如155周/分钟。这将进一步减少〖NS〗_t的变化。

第四选择,程序D,将以速度线性降低铸造频率。这将试图在整个工作范围内保持〖NS〗_t更接近恒定。程序D的一个优点是,积极地带时间〖PS〗_t将随着铸造速度而显着增加,并且这有助于在用铸模粉末铸造时使助焊剂保持更好的消耗。

程序B,C和D的一个缺点是,随着速度变化,振荡标记的间隔不会保持不变。但是,对于所示的条件,间距始终如此,使壳体变薄或深度痕迹应该成成问题。

图解,类似于图1,可以针对其他行程长度来构建。将进一步进行比较,并帮助确定特殊速度范围和铸造条件的最佳参数。然而,最终选择应基于实际运行和质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