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改性水性聚酯的制备(2)

TMP是一种三元醇,在合成过程中使分子产生支化结构,聚酯树脂的支化程度与树脂的粘度密切相关。当TMP加入量超过一定值时,体系交联度大,粘度增加,


TMP是一种三元醇,在合成过程中使分子产生支化结构,聚酯树脂的支化程度与树脂的粘度密切相关。当TMP加入量超过一定值时,体系交联度大,粘度增加,不易搅拌,严重时可能导产生凝胶。一般来说,多元醇中TMP不宜超过10%(摩尔比)。

而2,2-二羟甲基丙酸,羧基与叔碳连接,具有高度位阻作用,合成时羟基顺利进行酯化,而羧基几乎不参与反应而保留下来。尽管羧基酯化反应时位阻大,但其可迅速成盐,提升聚酯的耐水性能[8]。

(2)酸组分选择的原则

酸组分中常用的原料包括脂肪族的己二酸(AA),芳香族的间苯二甲酸(IPA)、对苯二甲酸(TPA)、偏苯三酸酐(TMA)等[9]。一般来说,采用单一酸组分制备的聚酯性能不太理想,因而通常将多种酸共同作为酸组分,制得的产物综合性能较好,同时,酸组分间的配比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芳香族酯基由于芳环的存在,对比脂肪族来说,结构更为致密,耐水性更好。由于邻苯二甲酸中的羧基相隔过小,反应生成的酯基两两之间产生极大的互斥作用,影响其稳定性,所以不常使用。IPA中羧基在苯环上间位分布,制得的酯基距离合适,耐水性较好,使用较多。脂肪族酸中,丁二酸和戊二酸具有邻位效应,耐水性差[10]。而AA由于邻位效应小且链段较长,对于增加聚酯的韧性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使用最为广泛。树脂的Tg是其涂料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表1.1是NPG与几种常用的酸组分等摩尔制得的水性聚酯链段的Tg。

表1.1  NPG与酸组分制得的聚酯链段的Tg

序号 酸组分 单一链段Tg

/℃ /K

1 TPA 61 334

2 IPA 54 327

3 AA -39 234

4 TMA 121.5 394.5

由表1.1可知,水性聚酯的Tg直接影响了其涂料的性能,对合成特定要求的聚酯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可以预测使用某种酸制得的聚酯性能。

AA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脂肪族二元酸,由于其链段较长,可以为聚酯分子提供柔顺性,制得的聚酯树脂粘度较小;但涂膜硬度小,且附着力差,需要的胶化时间久,因此常和其他酸组分一起使用。芳香族酸中含有苯环,制得的聚酯粘度大,最终涂膜的硬度高、附着力强。所以常用AA与芳香族酸复配合成水性聚酯,涂膜硬度、附着力和韧性优良。作为成膜材料,聚酯Tg一般调节为20~30℃。而用于表面保护和涂装用的水性聚酯,其机械性能、耐候性等有较高要求,可以采用脂肪族酸作为反应原料。

1.1.2 聚酯树脂的水性化技术及研究进展

聚酯的水性化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进行端位羟基聚酯的合成,加入亲水基团,最后中和与分散[11];第二种是制备含端位羟基的聚酯与加入亲水基团同时进行,中和后分散 [12]。下面主要介绍两类水性聚酯(依照亲水功能单体的差异分类)。

亲水基团为羧酸盐的水性聚酯有:含TMA型与含二羟甲基丙酸(DMPA)型[13]。

(1)含TMA的水性聚酯

TMA作为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水性聚酯,根据水性聚酯分子链上TMA引入的位置,可分为两种方法:封端法及共酯化法。

封端法制备水性聚酯分为两个过程:缩聚反应和封端。合成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TMA合成水性聚酯原理

共酯化法是将TMA和酸组分、醇组分共同加入,一起进行酯化反应。这种方法引入的TMA处于分子结构中间。

(2)含DMPA的水性聚酯

用亲水性功能单体DMPA合成聚酯树脂的过程中,通过直接酯化反应将DMPA与所有酸组分和醇组分共同引入聚酯的分子结构上[14]。其反应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含DMPA水性聚酯的合成原理

亲水基团为磺酸盐的水性聚酯可分为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