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又称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是一种利用双电层或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储能的装置 ,主要由
1.1 超级电容器概述
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又称电化学电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是一种利用双电层或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而储能的装置 ,主要由电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6-7],其功率密度可高于锂离子电池数千倍,能量密度也比传统电容器大[8],因此具有极大潜力。
1.1.1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
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静电荷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累积的双电层电容(EDL)[9];另一类是表面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赝电容,这两类分别根据电极材料的不同性质来运行,并根据原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双电层型和赝电容型。
双电层电容(EDL)理论是19世纪首先由德国Helmhotz提出,金属表面电荷将从电解液中吸附部分离子,使得其聚集在电解液一侧,并在距离电极一定远处排列成行,构成与电极电荷相等但极性相反的界面层,即双电层[10],能构成双电层的材料可以包括活性炭、碳纤维等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
赝电容,又名法拉第准电容,是活性物质在电极的表面或其体相中二维、准二维空间上,发生欠电位沉积,进行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本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11]。其通常能获得高于双电层(EDL)的电容,但也存在功率密度低、循环过程中稳定性不够等缺点。常见的赝电容电极材料有氧化钌[12]、氧化锰[13]、导电聚合物[14]和表面功能化的碳[15]。
1.1.2 超级电容器优点
(1) 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大,能在短时间内放出上千安培的电流,比电容范围很广,使用温度范围也很广,可以满足不同产品在不同条件下需要;
(2) 使用温度范围广,可在-40-70℃使用,低温性能优越,比电容几乎不随温度衰减,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3) 自身寿命和循环寿命长,充放电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4) 充电速度快;
(5) 体积小,方便携带,绿色环保。
1.1.3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
超级电容器优势众多,可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适用于通讯、交通领域等,可作为后备及驱动电源。
1.2 静电纺丝法概述
1.2.1 静电纺丝装置及原理
静电纺丝法,又称电纺,是将聚合物溶液、熔体在静电作用下喷射拉伸从而获得纳米级纤维的方法[16]。由于纺丝所用设备简易、代价小、可以选用多种不同物质和参数可调等特点,已经成为实验室制得纳米纤维的重要手段,其装置通常是由高压电源、喷射装置和收集装置三个部分构成。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溶液加以高压产生静电作用力,从而让同性电荷分布在液滴表层,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的排斥力和表面张力作用方向相对,因此当排斥力与表面张力相同时,液滴会恰好在毛细管顶端,同时随电压的持续增加,静电力会继续变大直至超过表面张力,液滴会变为射流,进一步向收集装置运动,喷射过程中,射流经历了溶剂挥发,不稳定拉伸,固化成纤维状,并附着在收集装置上。其中高压电源广泛使用的是直流电,喷射装置采用了注射器加上内径为0.5-2mm的针头,收集装置则是表面光滑且导电良好的铝箔。
用于静电纺丝常见的材料有聚丙烯腈(PA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 等一系列高分子材料。由于PAN纺丝性能良好、碳化收率较高等特点[17-18],因此我们将PAN 运用于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目前较多使用的制备PAN纤维的方法,是将纯PAN或者PAN与其它组份共同混合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溶剂中构成纺丝液,进而制得PAN纤维。但是PAN本身不导电,只能作为力学骨架,不具备存储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是对PAN纳米纤维及其复合后的纳米纤维进行后续退火处理,以得到具备储能性能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