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区域联动开题报告(2)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加强区域高等教育中心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加强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能力。在具体发展战略上,强调要支持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哈长等区域建设高水平大学群,支持成渝、西安、武汉、长沙等地区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高地,并明确表示国家支持各经济区建立教育联动合作平台,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此,结合全国十五副省级城市综合大学联席会议机制建设实践,就区域高等教育联动合作平台建设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呈现给教育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规划和推动包括城市大学在内的地方高校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其中,某些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展背景和办学特点的高校,通过区域高等教育联动合作平台,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一定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会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类别中不可低估的力量。在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各类高校都积累了可供彼此借鉴的丰富经验。区域高等教育联动合作平台就要为平台内各类型大学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有效的平台,各相关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交流信息,共商发展,为增强同类型大学的整体实力和话语权创造有利条件,使平台内各高校不断彰显特色、提升实力和扩大影响。社会工作教育也作为新兴专业,在区域教育联动中会获得较大的发展。本课题以沪杭两地为例,借鉴区域教育联动经验,调查研究两地分析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与区域联动发展对社会工作教育的促进作用及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1.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异同点。

 简要叙述沪杭两地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异同。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异同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因素分析原因。建立差异指标体系,从专业化、职业化、购买服务数、机构数等指标细化分析这些因素与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影响。

   2.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区域联动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区域联动的现状。促进两地区域联动可能途径。沪杭两地各自拥有的社会工作优势教育资源。如何达成沪杭两地具有的相似特征的教育基地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教育体制上结合,两地携力规划教育合作蓝图、共建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协同开展教育发展研究、构建教育合作交流。可以实现社会工作教育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协同发展,提高竞争力,共促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3.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区域联动机制的构建。

简要叙述两地现有的合作基础。借鉴其他教育区域联动构建方案结合社会工作教育情况吸取借鉴,提出沪杭两地社会工作教育区域联动机制的构建的可能方案。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推荐、整合一批区域内的优秀教师、教育专家、优秀课程、优质教育机构,参与“管理层交换培训”、“师资交换培训”、“交换生培养”、“重点课题联合研究”、等联项目。通过高效联动机制,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融合,从而提升沪杭两地教育服务水平。分析这些方案的可行性与作用。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沪杭两地的社会工作教育异同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