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关系开题报告

赵树理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著名小说。他的小说以农民为中心,围绕农村生活、风俗展开描写,完全展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


毕业论文题目:论“赵树理现象”与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关系

1、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选题的意义:赵树理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著名小说。他的小说以农民为中心,围绕农村生活、风俗展开描写,完全展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拉近了农民与文学之间的距离,开创了农民喜闻乐见的“山药蛋派”。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融入了自己对农民生活的真实观察,客观又充满真情。他的创作不仅适应了当代文学思潮的每一次发展,同时还能在每次思潮中引领潮流,对其后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现状:对赵树理的研究,早在他成名后四十年代就开始了,周扬的《论赵树理创作》似乎成为最早最有权威性的论文。针对文艺界连续两次批示,是赵树理研究的学术气息变味,论者带着先入之见,指责他“大写中间人物”,批判铺天盖地,如,魏天祥《赵树理是反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陈永贵《赵树理是贫下中农的死敌》等,这些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研究”内容。最近几十年,对他的研究明显增加,内容也丰富起来。一为资料数量、种类的壮大,如《赵树理文集》、《赵树理年谱》、戴光中《赵树理传》等。而且1992年赵树理研究会宣告成立,并出版了《赵树理研究通讯》。二是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如,关于赵树理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赵树理的思想发展轨迹、他的写作特征,郝亦民的专著《为了艺术的永恒上帝》则比较全面地探讨了赵树理大众文化思想。

2、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

一、赵树理作品的艺术性特征

二、赵树理同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关系

(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前

(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三、现实意义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归纳法,文献参考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搜集调查相关资并认真研读,通过对赵树理的生平、创作特色、时代背景及引领的文学潮流的阐述,探讨其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的文学潮流的关系

3、准备情况:

列出了写作大纲,并查阅许多相关的文献资料,也阅读了赵树理的小说。

[1]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72.

[2]赵树理,孟祥英翻身,赵树理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6.

[3]郑婷,1940——1960年代农村小说创作与党的政治关系考察——以周立波、柳青、赵树理的创作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2;第3页.

[4]司余娟,农村书写的“圣手”——赵树理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第4页.

[5]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第62页,[5]第63页

[6]杜静,启蒙语境中的解放区文学思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第13页。

[7]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M]作家出版社1963年版,第45页.

[8]武养:《一篇歪曲现实的小说——读后感》,《文艺报》1959年第7期

[9]小全,太龙,赵树理短篇小说欣赏[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第2页;[9]第9页

[10]梁开文,论“赵树理方向中”的赵树理[D],山东大学,2012;第6页.

4、总体安排和进度:

2014年12月18日—2015年1月10日,组织学生完成论文选题。

2015年1月20日—1月23日,下达论文任务书。

2015年1月24日—3月10日,设计论文研究方案。

2015年3月11日—3月15日,完成论文开题相关工作。

2015年3月16日—3月31日,提交论文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