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儿童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率先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自上而下、深入社区和乡村的四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 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转型与变迁,传统补缺型儿童救助政策已无法承载当前的困境儿童问题。2013年民政部正式启动“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工作,探索通过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困境儿童保障制度,重点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将儿童福利的服务范围由传统的孤残儿童拓展到其他类弱势儿童群体,儿童保护工作也从倡议走向实践行动。
作为积极回应,浙江省于2013年决定在温州市、海宁市、江山市开展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先试先行”工作。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确定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慈溪市、湖州市安吉县、金华市东阳市、台州市玉环县、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等6个县(市、区)为第二批省级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结合本省区域发展实际,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杭州市儿童福利事业快速发展,率先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自上而下、深入社区和乡村的四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致力于将儿童福利服务的递送体系延伸到社会最基础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将服务内容由补缺型服务拓展为包括强制报告、预防干预和救助帮扶的普惠型服务。但与此同时,杭州市儿童福利工作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保障、轻福利服务,基层儿童福利服务力量薄弱,儿童福利服务在精心、精细、精准、精致方面尚不足等问题。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对落实儿童福利政策、维护儿童权益、更好的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二) 研究意义
尊重儿童权利,发展儿童社会福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建立起满足全体儿童需要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不仅是保障儿童享有社会福利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首先,通过对儿童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理念、模式、内容体系、运行机制等探索,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儿童社会福利服务理论体系,有利于弥补国内儿童社会福利理论研究的不足。
其次,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体系,提出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绩效管理等理念,对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模式和理念进行创新。
再次,通过对儿童杜会福利服务体系制度政策的现状和发展规律的探索,有助于推进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创新。
2.现实意义
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儿童权利,维护儿童权益,发展儿童福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因此,研究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模式下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研究如何让福利政策和福利资源有效地落实到儿童手中,有利于儿童福利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优化儿童福利服务输送,推进我国在儿童保护与能力发展、儿童福利等领域的进程,同时能够取得社会大众的关注与支持,最大化地整合社会资源,让大众群体都加入到儿童福利的事业中,为儿童创造利于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 研究目的
通过分发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结合专业分析,在老师及各位专家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探寻、发掘当今杭州市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从而提出完善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议,提出儿童福利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项研究最终达到以下目的:
1.研究各区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并在对比中找到共性与异质性。
2.构建各区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并从中寻找儿童福利体系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