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草坪感染病害之后,必不可少的作业之一就是喷施化学药剂。温度、水分、pH是影响夏季斑枯病的三大重要因素,在高温高湿、高pH的条件下,夏季斑枯
当草坪感染病害之后,必不可少的作业之一就是喷施化学药剂。温度、水分、pH是影响夏季斑枯病的三大重要因素,在高温高湿、高pH的条件下,夏季斑枯病更容易发生。当高温高湿的季节来临,露天草坪难以通过调节水分、温度等条件来防治夏季斑枯病,控制该病害的主要途径往往是药剂防治[13]。目前,防治夏季斑枯病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化学药剂[14]。研究表明,化学药剂的种类、喷施时间、喷施频率以及施用浓度均会影响化学防治效果。防治夏季斑枯病常用的杀菌剂包括苯菌灵、丙环哇、氯苯密醇、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三哇酮等[15]。国外[16-17]曾测定多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春季夏季斑枯病的防治可以使用肟菌酯、嘧菌酯、丙环唑、腈菌唑、氯苯密醇、三唑酮,其中防治效果较好的是肟菌酯和嘧菌酯;夏季夏季斑枯病的控制治疗一般使用甲基拖布津。在夏季斑枯病的症状出现以后,能较好的控制病情发展的杀菌剂是苯并咪哇[18]。张金林[19]曾测定4种杀菌剂对夏季斑枯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试验表明,4种杀菌剂中,对该病原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烯唑醇。在多种化学药剂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QoIs) 嘧菌酯对夏季斑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0],已经在该病害的防治上使用多年。
本试验通过研究新型药剂W对南京地区草地早熟禾草坪草夏季斑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其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草生长和生理指标、坪用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该药剂防治夏季斑枯病效果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该药剂科学应用于夏季高温、高湿地区草地早熟禾草坪养护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基地的温室中进行盆栽试验。本试验的供试草坪草种是草地早熟禾品种‘Blue Sapphire’(Poa pratensis cv.‘Blue Sapphire’)。本试验测试药剂为新型药剂W,由拜尔股份公司提供。本试验供试菌种为Magnaporthe poae,在PDA培养基中培养。
1.2 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使用的盆钵规格是上径为20cm,下径为15cm,高为26cm。2018年5月28号进行播种,每盆50粒种子,均、匀撒播于塑料花盆中。先将供试材料放置于温室中预培养86天,发芽期间使种子每天都处于湿润状态,全部发芽之后每隔1天浇透水一次,每隔30天施2000倍液氮肥一次,每隔2天按“三分之一”原则修剪一次。待草坪草生长一致之后,从中挑选出长势优良的27盆进行试验。开始试验之后,浇水、修剪频率保持不变。每月喷施一次啶多脒预防草坪虫害。温室内光照强度为0.1万~1万lx(白天),相对湿度为40.5/50.1%,日常温度为白天35℃,夜间28℃。
本试验设置了WM(600 ml/ha),WH(800 ml/ha),CK(0 ml/ha)3个新型药剂W浓度梯度,其中,CK作为对照。以及三种不同的施药及病原接种时期,第1组为施药1天后接种病原,包括WM1、WH1、CK1三个处理;第2组为施药14天后接种病原,包括WM2、WH2、CK2三个处理;第3组为接种病原3天后施药,包括WM3、WH3、CK3三个处理。施药方式为喷雾一次。因而,本试验共有9(3×3)个处理,每个处理进行3次重复,所以本试验共有27盆盆栽。
施药时,用合适的校准喷雾器,现配现用,在施药过程中不时摇晃,使药液均匀分布。接种病原后,在接下来的7周内每周对草坪草进行调查。
1.3 观测指标
包括草坪质量评价指标、发病率和病害防治效果。
1.3.1 草坪质量指标
根据草坪密度、质地、均一性以及色泽等指标采用9分制综合评分( 0分为全部枯死,1分为基本枯死,9分为枝条浓密、基本无枯死、质地均一、色泽良好)[21]。分别在试验开始的当天(0d)、第21、28、35、42、49d进行观测,并插标牌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