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概念图的由来 在20世纪60年代,概念图就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他成为概念图最早提出者。在20世纪80年代,概念图这一概
2.2 概念图的由来
在20世纪60年代,概念图就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他成为概念图最早提出者。在20世纪80年代,概念图这一概念名词的含义正式确定。20世纪60年代初期,北美开始盛行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行为主义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只能用来解释低级动物,不能很好的解释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是如何获得知识的,所以,在1962年,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提出:人的学习的认知理论并著作《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心理学》这本书。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学习,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旧知识和认知经验,当学习者有有意义学习的想法,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就形成了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甚至还在其影响力最大的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年再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奥苏贝尔同时对概念的形成和同化进行了区分,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除了学龄前儿童,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层级排列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所提出的认知理论很快被人们受到关注起来。但是,如何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诺瓦克教授在奥苏贝尔的基础上,利用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这两点知识开发了概念图这种教学工具,并让概念图在研究儿童能够理解诸如能量、细胞和进化等抽象概念的过程中首此进行了应用。很快他们发现,该工具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概念,也可以用于教学设计环节,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由此导致了我们对概念图更深入的研究。
2.3 概念图的特征
根据概念图的定义,我们可以把概念图的特征归为以下三点:
(1)层级结构
采用层级结构的方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含义最广最具概括性的概念在最上端,更多的明细的概括性不强的概念依次排列在下方。一个特定知识领域的概念层级结构也取决于这个知识应用的背景和应用范围,因此,构建概念图最好能够参考我们试图回答的特定的问题,或者参考我们希望通过概念图来理解的事物或情境。
(2)交叉连接
运用交叉连接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交叉连接表明了概念图上的某些领域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方式。在构建新知识时,交叉连接表明了知识创造的跳跃性。
(3)理性与情感交融
虽然概念图表现的是概念和命题,但同样反映了创建者在创建概念图过程中的情感状态,概念图既有理性的、清晰性的特点,也映射了创建者的情感品质。
2.4 概念图的分类
根据已有的研究来看,概念图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已知的概念图有多概念图、层次概念图、“V”型概念图、个人概念图、网络概念图、小组概念图、术语概念图、他人概念图、引导选择概念图、概念激活概念图、单概念图等等,还有几种特殊的概念图地图,如图画风景概念图、多维概念图等。
2.5 概念图的制作
概念图的制作过程要求并不严格,如果要想制作概念图质量较好的话,一般需要按下面几个步骤来完成:
(1)确定某一知识领域。在制作概念图之前,学生先想好自己所要用来制作概念图的那部分知识,熟悉掌握相关知识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2)确定概念与概念等级。学生要对所选知识领域的概念全部罗列出来,然后挑选出重要的概念,再以概念的概括性和包容性为依据来确定等级。一般来说,重要的、涵盖性强的概念放在上层,依次往下罗列,最具体、最特殊的概念放在下层。